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将冯异与邓禹去围剿赤眉农民起义军,邓禹与义军交战后不幸损兵折将,冯异命令部队加强防御,收拢溃散的散兵,同时派军装成赤眉军打入其内部,结果大获全胜。朝廷下文书表彰他们的战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使用场景(UsageScenarios):这个成语常常用来鼓励人们在失去机会或东西后保持乐观,相信会有其他的机会或补偿出现。它也可以用来提醒人们要善于抓住机会,不要放过任何可能的收获。
记忆技巧(MemoryTechniques):可以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与故事情节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人在东方的边缘失去东西,然后在夕阳下来到西方的桑树下找到了它。
延伸学习(ExtendedLearning):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成语的用法和故事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女生在朋友圈发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光武帝〕璽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卒劳苦,始虽垂翅回谿,终能奋翼黽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故事起源(StoryOrigin):故事的具体起源已经无法考证,但这个成语已经被广泛使用并流传了很久。
基本含义(BasicMeaning):失去的东西将会在另一个地方得到,失去的机会可以在另一个时机得到补偿。
详细解释(DetailedExplanation):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故事。故事中,一个人在东方的边缘失去了他的东西,但在西方的夕阳下找到了它。这个成语强调了失去的东西并不一定会永远消失,而是可能在其他地方或时机得到补偿。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女孩可能是做某件事失败了,但是意外收获了别的东西,就是这意思。
举而不坚是什么意思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不是一首诗。是《后汉书.冯异传》里的一段话,是光武帝刘秀夸奖冯异在一场战争中先败后大胜的一句话,后来成为了一句成语。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最早出自于《后汉书·冯异传》。意思是早晨丢失了,傍晚得到了。后比喻做事情的时候,开始时或暂时在在一些地方失利,但最终在其它方面得到了补偿。该成语经常用来安慰一些一时失意的人和事,带有褒义色彩。
形容在一方面失去一些东西之后会在另外一方面得到一些东西。有舍才有得。要辩证的看待自己的得失。类似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