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一是什么日子
寒衣节,中国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北方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慧娘摇头晃脑地唱到:“阳间钱路通四海,纸在阴间是钱财,不是丈夫把钱烧,谁肯放我回家来!”她告诉大家,是因为丈夫烧了纸钱,买通了小鬼和阎王,才把她放回来了。
传说这位大嫂名叫慧娘,见蔡伦造纸有利可图,就鼓动丈夫蔡莫去向弟弟学习。蔡莫是个*子,功夫还没学到家,就急着开了一家造纸店,结果因为造出的纸张质量太差,没有人买。眼看着就要关门大吉了,慧娘灵机一动,想出一个点子。
在一个深夜里,惊天动地的哭声从蔡莫家里传出,邻居们赶紧过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才知道是慧娘暴病身亡。只见正屋里放着一口棺材,蔡莫一边哭诉,一边烧纸,烧着烧着,棺材里突然传出慧娘的声音:“开门!快让我出去!”众人打开棺材盖,慧娘一下跳了出来。
凡焚化的衣物、冥钞等物,一定要焚烧充分,都化成纸灰。相传,只有充分燃烧,都变成纸灰,这些纸钞、衣物,才能在阴曹地府使用。不烧尽的话,亡人拿着也没用。
佛说十月初一出生的人
夫妻俩合演了这出双簧戏,让邻居们上了大当!大家纷纷掏钱买纸去烧。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的工夫,蔡莫家积压的纸张就卖光了。因为慧娘“还阳”的那天是十月初一,所以后来人们便都在这天上坟烧纸,用来祭奠死者。
农历十月一是进入寒冬后的第一天,古时有授衣、祭祀、开炉等习俗,提醒人们注意寒冬要来了。这一天,*们要拿出棉衣,送给在远方戍边、服徭役的亲人,在为亲人送去寒衣的同时,逐渐发展为祖先、亡人也一并送去过冬寒衣。
广西南宁,多在十月初十修理祖坟,举行冬祭。此时天气渐冷,人们制纸衣焚化于坟前,叫送寒衣,以表示关怀追缅先祖之情。
孤魂野鬼也需要救济为亲人送寒衣的同时,另外再焚烧一些五色纸,以打发那些祭奠的孤魂,免得去抢先人们的。
但很多人对这个节日也不是很了解,那么2023年农历十月初一是一个什么节呢?农历十月初一送寒衣的讲究是什么呢?接下去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十月初一上坟有啥讲究
农历十月一日是上坟烧纸的日子,有十天上坟的时间,一般新坟首先天去烧,老坟哪天去都行。上坟烧纸烧寒衣也没什么讲究,到了烧了就行。
民间在十月初一,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农历十月初一,*忌出行。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
如今,十月初一上坟烧纸、烧寒衣的习俗已淡化,许多人特别是城里人,只是到坟前默哀或献上一束鲜花,来怀念逝去的亲人。过去,十月初一还是长工的下工日,所以又叫"散工节"。雇主要在这一天设筵犒劳雇工、清算工钱,宣布是否继续留用,留下自叫"打冬"或'"打冬活"。到十月初一,坡里的庄稼都已收打完毕,即墨、崂山、平度、胶州、胶南、莱西都有"十月一净坡"和"十月一坡了(净)场光"的俗谚。
农历的十月初一,俗称“鬼节”“祭祖节”。它和清明节一样,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一度的上坟烧纸、祭祀祖先的日子。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祭祀祖宗的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