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的导火线
清朝廷为扑灭四川的*起义,派出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致使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革命*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
保路运动亦称“铁路风潮”。1911年(宣统三年)5月,清*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激起湘、鄂、粤、川等省*的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
1911年9月1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建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关,联合反清。并决定请黄兴、宋教仁或谭人凤来鄂作起义指挥,主持大计。
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推举立宪*人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以“破约保路”为宗旨,参加者数以十万计。清*下令镇压。
武昌起义导火索是保路运动
1911年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逮捕罗纶、蒲殿俊等保路同志会代表,*杀数百*群众。第二天又下令解散各处保路同志会。激起四川*更大愤怒,将各处电线捣毁,沿途设卡,断绝官府来往文书。1911年荣县*,荣县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成为武昌起义的先声。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总理大臣奕劻、协理大臣那桐和徐世昌、外务大臣梁敦彦、民政大臣善耆、度支大臣载泽、学务大臣唐景崇、陆军大臣荫昌、海军大臣载洵、司法大臣绍昌、农工商大臣溥伦、邮传大臣盛宣怀、理藩大臣寿耆
正因如此,张謇才着急进京,准备做最后一次努力。后来的结果表明,他那次北上没有达到政治目的,载沣表面敷衍,实际上根本没听进去。从*回来后,以张謇等人为代表的士绅阶级开始与革命*谋求合作。
武昌起义打响了什么的第一*
内部也让载沣颇为伤神,他们共同的诉求无非只有一个——*。所谓*,让*的权力接受宪法制约,改人治为法治,宪法限制*权力的同时,也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可正是关系到“权力”二字,王室对此才不甚满意,天下是我满人的,凭什么和你分享?
“清朝伪立宪,许*以预备九年,今吾*之方略,定以军政三年、训政六年,岂不与清朝九年相等耶?吾等望治甚急,故投身革命,若于革命成功以后,犹须九年始得*之治,未免太久也。”
立宪派对*绝望了,你清廷这样瞎搞,我只有寄望共和,在那帮革命*身上下个*注,别说我不帮你,是你自己不争气。如果你老老实实搞君宪,爱新觉罗家族还是皇室,我们所谓资产阶级上流人士的利益也毫发无损,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是挺好吗?再说了,相比革命*,我们算是保守的,你们要是落到那帮人手里,别说皇位,性命有没有都难说。
于是,继立宪派第四次*之后,同盟会也开始了它的第十次起义。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一支百余人的敢死队直冲广州的两广总督府,另一路从吴公馆出发,以阻止清军增援。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