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鸡起舞的主人公
每年八月一日是中国**建军纪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军节。很多人只知道8月1日是建军节,但并不知道建军节的历史和来历。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国人我们有义务铭记这一伟大的节日,下面带大家一起学习建军节的来历。2、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行动后,中
曾一度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但及后因朝廷内乱,祖逖受东晋皇帝司马睿猜疑,忧愤而死。祖逖死后,收复的地区又相继失去。祖逖亦是一位极受*爱戴的将领。
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晋朝的祖逖、刘琨。刘琨,是晋朝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等等。东晋将领祖逖很有抱负,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传说有一次,刘琨前去赵匈奴为了围攻晋阳,刘琨登上了城内清唱了几声,半夜的时候又开始演奏胡笳,匈奴地区的人们听到了这些曲调之后,心声凄凉,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勾起了那一丝丝的思乡之情,这样一来哪里还有心情打仗,看到这些将士们都投入进去了,于是匈奴人也就带他们回去了。音乐无国界,哈哈,这句话用在这里也挺合适的,不得不说这音乐的魅力这么大,可以停止一场战争的引发。
东晋将领祖逖很有抱负,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拔剑练武,刻苦锻炼。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闻鸡起舞的主角叫什么名字
而刘琨其实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是当时以帅哥才子闻名的“金谷二十四友”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和祖逖一样有着为祖国贡献一切的大抱负,最特别的是刘琨在文化方面的造诣极高,特别是音乐,当时刘琨围攻晋阳城时,半夜在城中演奏起了胡笳,并清唱了两句,匈奴人听后,竟然被勾起了一丝相思之情,由此还阻止了一场战争的爆发。
结语:闻鸡起舞中的祖逖和刘琨,与凿壁偷光的主人公不同,最后都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利用行动报效了国家,并没有被利益冲昏了头脑。
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祖逖和他的好友刘琨,指的就是祖逖和刘琨为了报销国家,每天早晨一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常用来比喻有抱负的人要及时奋发,下面就跟着一起来看看吧!
正因为祖逖和刘琨有着相同的志向,所以两人经常同盖一床被子,同睡一个床铺,半夜睡不着的时候,就谈谈理想抱负,其中有一天半夜,祖逖听到了公鸡的啼叫,便叫醒刘琨,说出了闻鸡起舞的提议,于是他们便坚持了数个冬夏,经过这般刻苦的训练,祖逖最后做了镇西将军,而刘琨也做了征北中郎将,可以说两人是如愿以偿,因此闻鸡起舞的故事最后也流传开来。
其实魏晋南北朝时期,战场上的刀逐渐被剑所取代,所以大部分的军队都有舞剑的习惯,也形成了舞剑之风,在加上剑术的表演也慢慢的被当做宴会的作乐,所以闻鸡起舞也算是对当时舞剑习俗的盛行的一个侧面反映,也折射出了北朝文化的厚重。
祖逖的典故
闻鸡起舞出自《晋书·祖逖传》,主要讲述的就是祖逖和他的好友奋发图强的故事,祖逖是东晋范阳遒县人,组家世代都是*,但是祖逖却被没有形成骄纵之气,而是经常接济穷人,深受乡里人的爱戴,成年之后也是博览群书,被司隶推为秀才,后来和刘琨一起出任司州主簿,才得以相识,两人都渴望成就一番大事业。
祖逖一生都在为了报效国家而活,在国家处于内外交迫的情形之下时,他为了南方不被外敌入侵,于是命令地方官员修建堡垒,以巩固武牢城,但是自己却身患重病,依然坚持督工,导致后来堡垒还没建好,便一病不起,在56岁是便抱病去世,百姓都悲伤不已,还为祖逖修建了祠堂。
两人感情深厚,惺惺相惜,常常同塌而眠。一天半夜,祖逖听见公鸡的啼叫声,他灵机一动,与刘琨约定以后听见鸡叫声便起床练剑。于是两人一边刻苦练剑,一边广泛阅读书籍,天长日久,终于变得文韬武略,能文能武,实现了报效家国的理想。
祖逖(266-321),字士雅。*范阳逎县(今*涞水)人(有传言他是在燕山上出生),汉族。中国东晋初有志于恢复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将。父亲祖武,任过上谷(今*怀来县)太守。
刘琨,是晋朝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等等。他擅长文学方面的知识,对音节律动都很有造诣,写过很多优美的诗歌,大多是边塞生活类型的诗歌。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