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教师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得正确关系,树立“为人得可持续发展而教”得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得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得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得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得全新观念下,教师得职责不再是单一得,而应是综合得、多元化得。
最近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读后感受颇多。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期盼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开展赏识教育,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那么,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好教师应能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挖掘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展孩子的个性。“让每个孩子追求成功”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一个好老师一定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课堂,使教学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载体,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注重塑造幼儿完整健全的人格。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是民主的、平等的,知识是师生互动生成的,孩子成绩的评价是全方位的。
如今,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加期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忙,《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她的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书心得
事实上,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时,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点也不比大人小。教师只有在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
在没有读《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之前,自己一直想做一名幼儿喜爱的魅力教师。在读之后,我知道了作为教师不仅仅要让孩子喜欢自己,还要教给孩子“一杯水”的知识。怎样使孩子学到一杯水的知识,这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有一桶水,心里还要充满着奋斗感。而这里的奋斗感不仅仅代表着一种感觉或行动。而是从很多方面去体现出来的。例如:怎样去做一超越失败的教师、怎样去做一名挑战自己的教师。
很喜欢书中的这一句话:“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与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孩子与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的成为自己。”“如果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那么教师最需要关注的,恰恰是那些缺乏关注、不惹人怜爱的孩子。”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说教师要有一桶水,此刻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就应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因为此刻的孩子读得书甚至比我们有些老师都多。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
我们要培养的人不只是有知识,有职业,会工作的庸庸碌碌的人,而是要培养大写的人,就是有高尚的*生活,有理想、有性格、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的人。
《教育的细节》读书笔记
教师不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三尺讲台了,新时代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更高了。看完《做卓越的教师》这本书后,让我明确了自己提升的方面与方向。
我感觉自己离理想的教师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务必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向身边老师学习,尤其要多向名师们学习,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育的机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思索,不断去总结自己教育的得与失。并要勤于动笔、善于反思,记录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使自己不断向理想的教师靠近。
走进上篇,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的第一条建议:什么是从事教师工作的才能,它是怎样形成的?作者开篇指出:教育人是一种职业,一种专长,这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和其他任何工作相提并论的职业。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