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别称
仲秋节: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所以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追月节: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这天狂欢,被称为追月。
八月节:仡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莫过于八月节(八月十五至二十日)。节日的头天,全族老少都要穿上新装,齐集在寨子的地坪上。据说,青年男女的歌舞活动一直延续到节日的最后一天。
月夕: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与之相应,又称仲秋八月十五日为月夕,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这也是叫月夕的原因之一。
兔爷节:中秋节祭月有供兔爷的习俗,京城里的老少爷们儿也把这天叫做兔爷节”。兔爷是*独有的民间神,崇文门外花市大街的灶君庙被认为是兔儿爷的老窝,一到农历八月,买兔爷的人们便络绎不绝。
古代对中秋雅称
在八月十五的时候我们国家的很多地方还会吃一些大闸蟹,其实八月十五的时候吃大闸蟹的习俗在我们国家也是存在了很长的时间。据传是在汉代的时候中秋节的时候就会吃到大闸蟹,直到现在这个习俗仍然流行。大家在八月十五的时候吃大闸蟹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在这个时候生长的是非常肥美的时候。
在我们国家的一些地区在八月十五的时候还会吃小香芋,人们认为在这个时候吃小香芋的话可以起到辟邪消灾的作用,而且这个时候正好是小香芋成熟的时候,因此大家在八月十五的时候还会吃一些小香芋。
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来历 最短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行糜中秋节粥饮食。”
大家八月十五的时候买月饼的时候不能够买太多,因为月饼的保质期是比较短的,所以不管是中秋节的时候还是平时我们买月饼都不要买太多,如果买多了吃不完不是很可惜吗。还有月饼不可以吃太多,因为月饼在制作的过程中加入了糖和油,所以如果我们吃的太多的话是可能会长胖的。
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下来的习俗。
在八月十五的时候月饼是必吃的一种食物,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种类是越来越多大家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进行选择。其实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是很早之前就留传下来的一种习俗了,据传是在元朝的时候就有月饼了,但是当时人们吃月饼是为了传递消息,但是后来这种习俗慢慢的流传了下来。现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象征着团圆的意思。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