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凤雏幼麒冢虎
他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谋士,为大魏的统一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司马懿在曹操、曹丕、曹叡三代皇帝的统治下,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司马懿才智过人,谋略深沉,多次在关键时刻为魏国化解危机。他在五丈原之战中大败蜀军,使诸葛亮北伐无功而返;他在淮南之战中巧妙布局,成功平定了叛乱。
庞统在为刘备谋划取蜀时,提出了上、中、下三条计策。上策是挑选精兵,昼夜兼行直接偷袭成都,可以一举而定;中策是诈称回荆州,然后引杨怀、高沛轻骑来见,可擒杀杨怀、高沛,夺取关隘,然后进兵成都;下策是退还白帝,连引荆州,慢慢进图益州。刘备认为中策有道理,依计而行。斩杨怀高沛,挥兵直指成都,一路势如破竹,所经过的地方都顺利攻克。
他趁曹爽陪曹芳离开洛阳至高平陵扫墓时发动政变,关闭洛阳城门,控制城内禁军,将曹爽集团及其亲信*羽全部铲除。这一事件是司马懿建立威权的重要步骤,也是魏晋政权的转折点。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他与诸葛亮并称为“卧龙凤雏”,是当时最杰出的谋士之一。庞统在跟随周瑜时,为赤壁之战献上了连环计。他建议周瑜采用火攻策略,并巧妙地利用东风之便,使曹军舰队陷入火海。
诸葛亮,字孔明,被尊称为“卧龙”。他才思敏捷,谋略过人,曾助刘备建立蜀汉王朝。诸葛亮凭借着超凡的智慧,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表现。他发明木牛流马,解决了粮草运输的难题;他预见性地提出三分天下,为蜀汉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治国方略;他七擒七放孟获,使得南蛮归服。除此之外,还有火烧博望坡大败夏侯惇,火烧新野大败曹仁,空城计戏耍司马懿,草船借箭愚弄曹操。
刘备一生错用三人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其中有四人,得一人就可得天下,他们分别被冠名“卧龙”、“凤雏”、“冢虎”、“幼麟”。你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他们又有何过人之处?他们四个排名第一的又是谁呢?
至于“幼麟”,其实最好的解释应该是指周瑜,这也是争议产生的原因。周瑜21岁时就跟随孙策,36岁时英年早逝,称“幼”是有一定道理的。加上诸葛亮、庞统、周瑜、司马懿才是同一时代的三国四大谋士。
姜维被称为“幼麟”的说法来自日本,日本很多人都是《三国演义》谜,也由此对三国进行了进一步的演化,还制作了很多三国题材的游戏。《三国无双》中,姜维出场时就自称“天水麒麟儿”。其中还有司马徽被称为“冰境”,属“玄武”,也叫“冰龟”,这也还是有点历史文化渊源的,出自“三国五瑞”说。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幼麟”实际上是指姜维。其实,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卧龙凤雏幼麟冢虎”完全是现代人拼凑出来的。
姜维被称为“麒麟儿”,也可以从《三国演义》中找到些许端倪。徐庶临走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将自己比作了驽马、寒鸦,将诸葛亮比作了麒麟、鸾凤。姜维被诸葛亮收为了关门*,被现代人演化为了“麒麟儿”,也算是有历史出处。
卧龙凤雏比喻什么样的人
“凤雏”庞统失地利。庞统虽然长相朴实,却极为聪明,司马徽与他相谈之后大为震惊,认为南州士子无人能出其左右,也正是司马徽这句话,才让庞统声名鹊起。然而,庞统却在落凤坡被刘璋部所杀,只有天时与人和,却无地利。
“卧龙”诸葛亮失天时。诸葛亮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完美人物的代表,集谋略、道德、权利于一身,但是正如司马徽说的那样,“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尽管诸葛亮在蜀国鞠躬尽瘁,北伐中原、六出祁山,却最终病死五丈原,未能实现匡扶汉室的夙愿。在曹操实际代汉的情况下,诸葛亮只能替刘代曹,他有地利和人和,却失去天时。
所谓“五瑞”即为国之祥瑞,是仁义礼智信的化身,只要它们出现,便能在乱世中保佑一方平安。在三国时期,五瑞便是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幼麟姜维、冢虎司马懿、冰镜司马徽。三国“五瑞”刘备尽得其三,司马徽更是向刘备举荐诸葛亮与庞统之人,为何唯独司马懿笑到最后呢?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