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饮酒饮的是什么酒
天然泉水为原料,经长期贮藏、精心制成优质酒,具有甘美浑浊、清亮透明、窖香浓郁、酒体醇厚、入口绵甜、诸味协调、回味悠长之特点,堪称
重阳节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人们会去赏菊花。九月份正是菊花盛开的月份,各式各样的菊花,黄的,白的,红的,粉的,非常好看,一些地方还会借此重阳节之机举行菊花展,这样一家老小游走于菊花花海之中,有说有笑,场面温馨。
再过一天,又到一个节日,而这个节日更多的是对父母老年人的关注,马上因为九月初九重阳节,是敬老爱老节,不管有钱没钱,重阳节都回家看看父母,就是陪陪父母聊聊天,吃一顿简单的农家饭也可以,这样的重阳节才有点仪式感。
第二,重阳节要饮酒。要饮菊花酒。九月又称为菊月,正是菊花盛开绽放的时候,一些地方会用菊花作为泡酒的原料,制作成菊花酒。当登高之后,坐着来小休息一下,望望远方,小酌菊花酒。
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我们的父母也一样,父母为了我们可以说倾其一生,从我们的出生日夜呵护,到我们一天天长大,上学了,从小学到大学,哪一次不是要啥给啥。就是毕业工作了,工作河南内乡明日天气预报上也是牵挂。到了结婚出嫁的年龄,父母是同样操劳,还要准备钱,什么彩礼、车子、房子等等,到头来又是父母的事,作为父母真是活到老,做到老,为了后辈服务一生,这样的父母老年人难道不值得我们敬畏,爱护吗?
重阳节饮菊花酒的意义
第一,重阳节要登高望远。这也是每年的重阳节来临的时候,各种老年团体会举行长足登高慢走活动,这样不仅在秋高气爽的深秋天气迷人,沿途姹紫嫣红的秋景美不甚收,特别是火红的枫叶林,风景独好。这样集体慢慢登高不仅有利于锻炼身体,还有助于身心健康。
今天是阳历10月13号,农历的九月初八,今天大家不知道什么节日,但是明天这个日子多少听说了,那就是九月初九,双九重阳的时候,那就是重阳节,俗话说“过了重阳再无节”,说明重阳节也是人们心目中的比较正式的一个节日,并且还是以敬老爱老孝敬老人为主题的节日。老人嘛,我们希望他(她)们健康长寿,这与“九九”谐音“久久”,也就是把敬老节放在九月初九这天的原因之一。
*认为,桂花性温味辛,煎汤、泡茶或浸酒内服,可以化痰散瘀,对食欲不振、痰饮咳喘、肠风血痢、经闭腹痛等都有疗效。桂枝、桂籽、桂根皆可入药。古人认为用桂花酿制的桂花酒有“饮之寿千岁”之*。
桂花酒活血益气、开胃醒神,不仅在中秋节被人饮用,更常被作为重阳佳节孝老敬亲的重要礼品。桂花酒色泽浅黄,酸甜适口,醇厚柔和,余香长久。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在《九歌》中感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这种名贵之酒古时是用来敬神祭祖的佳品。北宋诗人晏殊诗曰:“长安多少利名身。若有一杯香桂酒,莫辞花下醉芳茵。”可见桂花酒多么清香醉人。
菊花为花中君子、花中隐士,它凌寒而放,高标立世,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还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而且,菊花还是药食兼具的养生佳品,具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等*。重阳时节,菊花正盛,采撷黄菊或白菊,与糯米、酒曲等酿制而成的菊花酒,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颐寿酒”。
饮九月初九的酒
茱萸酒还称“茱萸杯”。白居易《九日登巴台》诗曰:“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这是诗人在川东一带过重阳节的记述,菊花因天气暖尚未完全开放,只有用新熟的黍米和茱萸酿酒。听着婉转的竹枝曲,浅酌独特的茱萸酒,可以解忧忘愁。
北宋文学家苏轼亦是一位美食家,他独出心裁,自己酿制桂花酒,并作了一首《新酿桂酒》,诗云:“捣香筛辣入瓶盆,盎盎春溪带雨浑。收拾小山藏社瓮,招呼明月到芳樽。酒材已遣门生致,菜把仍叨地主恩。烂煮葵羹斟桂醑,风流可惜在蛮村。”诗人虚虚实实写出了酿酒的过程,不仅有桂花香,还有春溪水、秋月光,看着都那么美,更别说品一品了。
唐代诗人王维在其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见,插茱萸也是重阳节的习俗之一。茱萸是一味重要的中药,古人在重阳节这天,不仅登山插茱萸,还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制成香囊佩戴,也有人将其插在头上。
桂花酒又名桂醑(xǔ)、桂花醑、桂酒、桂浆、桂花清酿、桂花清酒,是以桂枝或桂花入酒,其香气芬芳,凝香悠远,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盛唐名相魏徵在《五郊乐章·雍和》中赞颂:“苾苾兰羞,芬芬桂醑。”白居易在《宴周皓大夫光福宅》诗中也咏赞:“绿蕙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让花钿。”皆是赞美桂花酒香气馥郁,口感清醇。
南宋词人刘过在《唐多令·芦叶满汀洲》里说:“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举起杯、斟满酒,饮了这杯桂花酒。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