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都有谁
金陵十二钗指的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薛宝钗、林黛玉、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这十二个人物。
时,遇幻仙姑,在随幻仙姑前行时于“薄命司”中发现“金陵十二钗”的册子,分为“正册”、“副册、“又副册”三等,每册12人,共36人。“
作为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一部以歌颂女儿美和伤悼女儿悲剧为最高主题的小说作品,《红楼梦》塑造的金陵十二钗成为经典艺术群像,在世界文学史上站成一道靓丽风景,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
秦可卿是宁国府贾蓉的妻子,但一直到秦可卿病死,几乎和贾蓉没有交流。秦可卿死后公公贾珍哭的直不起腰,悲痛欲绝,但贾蓉好像是局外人一样,让人很多遐想。在不得不说,秦可卿在贾府有很好的人缘,她是贾母心中第一个得意重孙媳,她是王熙凤的好闺蜜,宁荣两府从上到下都很喜欢她。但从焦大醉骂,和秦可卿判词上可以看出,秦可卿与公公贾珍有染,最后东窗事发,她选择了自尽而死。
湘云从一出生,父母就不在了,“襁褓中,父母叹双亡”,自小跟着叔叔一家生活。这样的生活不仅没有让湘云悲苦自怜,反而养成了她阔大宽宏的乐观性格,她所到之处,都能给人带来快乐。湘云和宝玉同跟贾母很过了几年青梅竹马的日子,但湘云生性洒脱不羁,从不把儿女私情放在心上,她性格爽朗,活出了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但嫁于卫若兰后,不久卫若兰病故,湘云孤身一人,又兼家族没落,最后的人生也一定是悲凉的。
十二正钗和十二副钗
贾迎春也是庶出,但亲母过早去世,嫡母邢夫人又不疼,父亲更是从来不问她的生活,最后还几乎是把她“卖”给了孙家。孙绍祖曾说,迎春父亲借他5000银子不还,等于说贾赦卖了女儿,所以迎春在孙家备受虐待和摧残。迎春生性懦弱,并安于现状。无力改变,就被动接受。最后错嫁给中山狼孙绍祖,被折磨而死。
惜春是宁国府贾珍的胞妹。面对来自宁国府种种肮脏传言,她矢志杜绝。她爱惜自己的名声,不主动去招惹是非,更不会让是非沾上自己,所以当她听闻宁府的种种不堪的传闻时,第一时间选择独善其身。惜春诗词上有限,但是善画,并有巨作《大观园》,被贾母夸赞。惜春看破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最后选择出家为尼。
妙玉也出生于大家,很可能因家庭变故,使她遁入空门,带发修行。但她身在空门,心在红尘。看得出来,她喜欢贾宝玉。但命运决定着她不可能有正常人的婚恋。最后欲洁未曾洁,落入肮脏中。前八十回没有妙玉的结局,只从判词猜测,她可能落入青楼或者被转卖。
巧姐是王熙凤和贾琏的女儿,在其他女儿在大观园活动时,她年龄还小,还需要奶娘抱着,在前80回,除了要板儿的佛手,几乎没有说过话。从她的判词可以看出,贾家被抄家败落后,贾巧姐被狼舅王仁和贾府同宗的某一个*兄合谋卖入烟花巷,她最后被刘姥姥救出,跟着刘姥姥回了乡下,最后嫁给板儿,过起了纺绩的农家生活。
李纨年纪轻轻就守了寡,此后她不问家事,把自己的一生都留给了儿子。李纨课子读书,陪侍小姑,侍奉公婆最后贾家败落,但贾兰考取了功名,李纨也母凭子贵。但她的判词是“如冰好水空相妒,枉与他人做笑谈”,结局或者是,儿子得官了,她却无福享受。
金陵十二钗是哪12个人
贾元春的一生,可悲可叹。她为了家族繁荣,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虽然贵为皇妃,自己却从未有过幸福。当然,出生于贾府,她无法选择,进宫做女史,她无法选择,最后当皇妃,她亦无法选择。判词最后说“虎兕相逢大梦归”。红学家考证她是被皇帝赐死。
贾探春虽然为贾政庶出,但是她才情高,善诗词,尤其书法有很深造诣。探春为人大气坦荡,敢作敢为。在被委以管家重任时,干的风生水起,显示出她超凡的理家才能;在抄捡大观园时掌掴邢夫人陪房王善保家的以发泄对抄捡的不满;在迎春杯奶嫂欺负而迎春不能弹压时,替迎春出头。在荣国府人被称为“红玫瑰”。最后远嫁海外,也是为了家族牺牲了自己。
宝钗出场时虽然还只是个十多岁的*,但却已经很成熟,这是环境所迫。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她,因为哥哥的不能依贴母怀,她必须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尤其对于客居贾府的他们来说,更要格外注意言行分寸。正因为太谙熟人情世故,她讨好王夫人和贾府上层,对事显出其冷的一面。
黛玉的一生,爱的真,恨得真,待人真,活得真,她的一生,贵在一个真字。即便是寄居在贾府,即便有诸多的不得已,甚至“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但她依然敢爱敢恨,开心时便笑,伤心时便哭,无以排遣时便寄情诗词。不掩饰自己,更不去讨好其他人,哪怕是自己喜欢的贾宝玉的妈妈——王夫人,也不去讨好。最终还完眼泪,归于太虚幻境。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