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工作重点是什么
赵霞指出,今年*经济工作会议把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放在粮食安全之前来部署,充分体现了*对于农民生产、生活、生态工作的高度关注,只有让农民守家在地,在农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农民才能愿意留在农村努力从事粮食生产,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之一。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霞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24年“三农”工作重点仍然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持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会议要求,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整体来看,赵霞认为,在产业上,2024年将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在环境上,明年将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治理工作,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工作仍是底线任务。在发展过程中,科技和改革是核心驱动因素,通过高新技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渗透和融合,不断突破体制机制限制,持续推进“三农”工作。
三农创业项目扶持政策
针对会议强调的“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等内容,高强认为,这主要指向“藏粮于地”。在他看来,其中有两个核心点,一是在数量上,要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在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比较客观地、实事求是地逐步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二是质量上,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保质保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推进存量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
*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1日至12日在*举行,会议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提出九项重点工作,“三农”是其中之一,与去年*经济工作会议相比,今年会议对“三农”工作着墨更多,任务也更加具体。
由此,赵霞认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相辅相成,只有建设好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国家粮食安全才更有保障。这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始终端牢中国人的饭碗,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的底气所在。
高强认为,乡村的建设不只是物理空间建设,也包括乡村基层制度和组织体系的健全、乡风文明等内容,而这些都是当前农村现代化中的弱项。要在持续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加快补齐农村现代化短板,其中群众最可感可及的实事就是村庄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相关内容,而这些都是“千万工程”的经验。
赵霞指出,农业不仅仅是确保粮食安全,在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还应该努力挖掘农业的多功能性,与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大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关于三农的心得体会
会议强调,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今年7月,*财办等部门印发《关于有力有序有效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指导意见》,明确要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广“千万工程”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今年*经济工作会议对“三农”工作部署的重要表述。只有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安全供给,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从而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物质基础和生存保障,更好落实“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工作要求。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