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丝竹之乱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资料成语解释:形容很清闲自得。成语举例: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哀册文》:“不见丝竹之乱耳,不闻簿书之劳形。”常用程度:一般感情彩:中性成语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成语结构:联合式产生年代:古代
很清闲自得。出处: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哀册文》:“不见丝竹之乱耳,不闻簿书之劳形。”例句:到了晚上就可以~了,又可以睡个好觉了。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
30、由此亦可知他所不喜欢的是官场上的虚伪应酬与呆板繁琐的生活,而不是真的不喜欢「丝竹」|音乐(乐器)。
丝竹指代的是什么
你好!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大意为:没有嘈杂的奏乐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心劳累。
21、5.《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
20、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9、引申:在此「丝竹」暗指官场上聚会、酬宴时助兴的音乐,而「无丝竹之乱耳」与下句「无案牍之劳形」二句相互对照配合,显示(几经贬官的)刘禹锡对官场上的种种虚伪造作应是有些心灰意懒。
其二,刘禹锡本人性情直烈,有创造讽刺作品的习惯。比如,朗州时期创作大量讽刺诗,锋芒直指当朝权贵。在著名的诗作《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写道:“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意思是当权新贵的上位和政绩多受他“刘郎”此前所参与政治事件的影响。
丝竹之音比喻什么
从此,刘禹锡开启长达二十年的贬谪生涯,分别在朗州(今湖南常德)、连州(今*连州市)、夔州(今*奉节县)、和州(今安徽和县)任职。这些地域地理位置跨度颇大,所以,刘禹锡长期处在四处漂泊无定的人生状态中。
这里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陋室中可能被当权者忽略的环境的优势,是刘禹锡发掘的环境优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句话是全文中最受争议的一句话,很多人质疑刘禹锡有嫌弃平民之意。据学界观点,白丁一词有两说,一说为“没有功名(官职)的人”,另一说为“没有学问(文化)的人”。不管怎样,都是排斥平民的。还有一说是认为说“白丁”指的是当地的地头蛇和朝廷权贵,有嘲讽之意。
这段话,真正用意如何?不乏向人表示生活的优越性之处。尤其是“谈笑有鸿儒”这一点,现代人最怕的是孤独或者说被孤立,古人以寻友作乐为好,自然也是担忧无友作伴,被贬谪多年的刘禹锡仍然有往来之鸿儒作伴,实乃人生幸事。用今天的话来说,我的好朋友很多,不要欺负我,我可以过的很幸福也。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