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给官员的年终奖
清朝的年终奖是装有金银的荷包。身为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时代,清朝年终奖的习俗其实跟现在包红包的方式有些雷同,皇上会给每位官员发一个信封,信封里面如果写着“大衍”就是50两,如果是“秦关一座”就是120两,120两银子在古代可以买房子了!
清朝的皇帝都是用荷包赏赐大臣,岁岁平安荷包,岁末的时候皇帝赐给蒙古亲王的荷包里一般情况装有各色的玉石八宝。小荷包里有金银八宝。还有一个小荷包里面装有金银钱四枚,可以说非常丰厚的年终奖。
宋代的文武百官的年终奖比较少,工资给得比较高,每年的冬至会给他们发年终奖,宰相级别的国家重臣,以及封王大臣等,只有5只羊,5石面、两石米、两坛子黄酒,跟东汉时期比起来真的是少得太少了,宋朝的一石是66公升,装米大概是50公斤,面是30公斤,5石面才是150公斤,两石米是100公斤,加起来才值几千块钱而已,但是他们工资能够给到1万贯,是工资加上补贴,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年终奖不算什么,太少了。
清朝倡导廉洁奉公,所以没有分封土地,哪种夸张的年终奖,皇帝都喜欢用荷包发钱来作为官员的年终奖,不同品级的官员,一般会在荷包里放上不一样多的金银珠宝,以此来告慰他们这一年对朝廷的贡献。
清朝官员品级一览表
在支付宝的蚂蚁庄园小课堂每天都会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问题,每日答题正确之后,可以领取一次小鸡饲料,那今天的问题是什么呢,正确*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内阁大学士”,代表的就是正一品官职。因此,清代正一品官职的年薪中又增加了每月5两的“公费”收入,即每年60两。
宗人府左右宗人、内阁大学士、各部院尚书、左都御史均月支公费银五两,以下官员按照品级和用度,支取公费银从四两到一两不等。
当然,上述清代正一品官员的年薪组成,并不包括冰炭银、车马银、拜门银等“灰色收入”,更不包括下级官员贿赂、孝敬的“黑色收入”。正常情况而言,清代正一品官员的年薪也就只有1680两,退休后年薪则变为630两。而地方官员中的总督、巡抚等,则能拿到比自己正常工资多出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养廉银”,可见当时所传“京官不如外放”的俗语,并非虚言。
皇帝成长计划2官员安排
按照宋朝以来更改的换算比例,“斛,今制五斗曰斛,十斗曰石”,一斛即为0.5石。根据康熙六十一年的平均米价——“七钱银子一石米”计算,正一品官职年薪中的“米一百八十斛”,即为90石米,也就是630两。
乾隆元年,乾隆皇帝正式发布上谕,明确了“仿照双俸之例,将在京大小文官俸银加一倍赏给,令其用度从容,益德专心于官守”的“恩俸”制度。也就是说,包括正一品官员在内的京官们,自乾隆朝开始便拥有了多出一倍的工资,年薪从810两,直接变成了1620两。
为保证官员退休后能够“老有所养”,彰显皇恩浩荡,清朝制定了详细、明确的官员致仕制度。“致仕”,即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官员,正常退休。清代官员致仕后,除了能得到加官晋衔、蒙荫子孙等政治待遇外,还有着明确规定的退休工资待遇。
但诸如考核不合格或者受到处分以后的官员退休,则会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给予“半俸”或者“不给俸禄”的处罚。但正一品官员一般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