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课程论
刚出生的婴儿并没有自我的概念,随着他(她)与他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他(她)开始慢慢地把自己与非自己区分开来。当最初的
的实质就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性地健康发展。
在课程实施方面,人本主义主张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起情感关系,课程是靠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推动的,教师要信任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自我实现,教师不勉强学生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在课程评价方面,人本主义反对各种测验和考试,因为这些手段不利于人的自由发展,而人本主义的课程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不注重客观性评价,更加注重人的主观性评价,所以,人本主义的评价迥异于传统评价,例如表明学生进步的态度和行为进步的谈话等。
人本原理包括三个原则
最后在学习方式上,罗杰斯主张有意义的学习。罗杰斯认为学习有两种,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无意义学习只涉及到个人的心智,不涉及情感态度或个人意义。另一种有意义学习是指一种使个人的个性、态度、行为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ABCD。解析:人本主义课程论的主要观点有教育的根本价值是实现人的潜能和满足人的价值,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人”,主张平行与并行课程,在学习上主张组织意义学习,因此四个选项都有。
“课程理论”这部分的知识点,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比较晦涩,不好理解。今天,我们就对人本主义课程论的知识点进行一下梳理。
在课程目标方面,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课程的功能不仅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通过知识达到个性的自由和解放,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潜能,反对布鲁纳培养社会精英的目的追求,认为培养社会精英的目的追求会导致人的畸形,所以人本主义的教育目的培养的是“完人”,功能完善的人。
学科中心课程论
首先人本主义课程论是奠基于马斯洛、罗杰斯等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价值之上的,除此之外,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还有乔丹、西蒙等人。
【注意:真正意义的课程是要兼顾社会、知识和儿童三个维度的,而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和社会中心课程理论都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即只重视某一方面,而忽视另外两个方面。在做题中,应该特别注意审题,看清题干中考查的哪一种课程理论的观点,避免混淆。】
巴格莱的要素主义强调学习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即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和外语。主张向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并认为学科课程是向学生提供分化、有组织经验的最佳方法。故本题*为D。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关注社会问题、社会秩序和社会改造,主要包括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由社会改造主义之父—布拉梅尔德提出,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改造社会,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而不是帮助学生适应社会。但该理论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