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节日
接着第二轮祭祀开始,主要是跳萨满大神。身穿五彩服装的神汉,嘴里念念有词,用各种动作驱除邪恶,使村里风调雨顺,人人平安。精彩的表演结束后,大家开始吃节日食品。人们围坐在地毯和花毡旁吃肉饮酒,在吃肉之前,还有个向老人敬肉的仪式。这种传统的敬老习俗得到大家的喝彩之后,大家开始饮酒唱歌,品尝节日的美食。
在节日里,年轻的媳妇和姑娘们常常会带着自己的绣品在一起切磋,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也吸引小伙子过来*。那些有心眼儿的姑娘会把相中的意中人,悄悄地叫到一边,送上一件绣品,表达爱慕之心。
节日的主要内容是要进行祭祀敖包活动,和举行各种传统的娱乐活动,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为群众解决困难,更好地发展生产,摆脱困难户的困境。巴克奇和大家纷纷解囊相助,使困难户得到了帮助。这种节日的活动,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
达斡尔族是新疆13个世居民族之一,“达斡尔”意即“开拓者”,在新疆主要居住在塔城市的阿西尔达斡尔乡。达斡尔人的“敖包”和蒙古人的“敖包”概念是一样的,都是石头堆子的意思,作为神的化身进行供拜。达斡尔人主要是从事农牧业生产,为了获得丰收,他们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祭祀活动,以祈求神灵的保佑,使达斡尔人能人畜两旺,丰衣足食。
在历史上,过“沃其拜”节的日期不固定,通常是由几个巴克其(部落的头人)根据当时的气候条件,来确定具体的过节时间,现在确定一般在农历的6月8日。节日的清早,身着民族盛装的达斡尔族男女老少腰里系一条彩布,人人要在敖包上添一块石头、敬一碗酒,表达对神灵的虔诚和祈盼人畜两旺、年年丰收,就此拉开节日的序幕。
达斡尔族的风俗与文化
达斡尔族到节日,他们总是不会放过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人们奏响了传统的达斡尔族乐曲,有人还领唱达斡尔族的传统民歌,其内容丰富多彩,呈现出一片欢乐的节日气氛。除了唱歌跳舞之外,人们还要举行激烈的赛马、摔跤、射箭、拔河和男女赛颈力、拉杆子等传统的竞技和游戏,场面十分热烈,使人们沉浸在欢乐和谐的节日氛围之中。
每年农历6月8日,居住在新疆的达斡尔族同胞有一个传统古老的节日叫“沃其拜”节。这个节日起源于祭敖包,是一项祭祀活动,达斡尔人把这项活动叫“沃其拜”。达斡尔族和蒙古族在历史上都有祭敖包的活动,蒙古人的祭敖包活动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那达慕”节,而达斡尔人仍保留着古老的祭祀活动,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节日。
我国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其中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每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一天,会举行各种活动,慢慢的就变成了一个特定的节日。每个民族的节日都包含了强烈的民族特征,是达斡尔族文化的瑰宝。
在达斡尔族的传说里,讲到三百多年前,达斡尔人在*北岸时,怀着维护祖国尊严、保卫家乡土地的坚强信念,与沙俄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后来清朝皇帝下令达斡尔人南迁至大兴安岭和嫩江流域。头几年,他们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只好采集柳蒿芽度饥荒、熬日月。
“昆米勒”是达斡尔语,汉意为柳蒿芽。别名柳蒿菜、萎蒿、水蒿、白蒿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木植物。其嫩茎叶可供食用,且清爽宜人,味美可口,是嫩江两岸达斡尔*普遍喜爱食用的一种富有营养的风味野菜。一提起柳蒿芽,使人很自然地会想到达斡尔族,人们说它是达斡尔人的象征。
达斡尔过中秋节吗
因此达斡尔人称柳蒿芽是“救命菜”。达斡尔人靠着它,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才得以生存繁衍。在柳蒿芽那清香微苦的味道里,包含着多少达斡尔人的苦难与欢乐啊!达斡尔人对它的真挚感情是从苦难的历程中培植起来的,是不可磨灭的。
达斡尔人喜食柳嵩芽习俗的形成,是由生活环境决定的。他们居住的地方遍地生长柳嵩芽,为达斡尔族*世世代代的采集活动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场地;而且整个民族喜好柳嵩芽微苦清香的特殊味道。从这特殊菜肴的烹制中可窥见达斡尔族多种经营的生产习俗。
每年的阳历5月中旬,就是达斡尔族为了纪念柳蒿芽而举办的昆米勒节,“采柳蒿芽”达语称“昆米勒玛日拜”。节日期间,达斡尔族男女老少相约结伴,他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们多头扎长绸或包毛巾,腰系绣花围裙,装上麻袋、大小柳条筐,三五结伙赶着大轱辘车,走向绿草如茵的草原,走向春意盎然的山野,走向春水欢腾的河岸。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