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君明珠终有泪
张籍是韩愈的*,他追随师父,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李师道是当时势力庞大的藩镇*。他非常看好张籍,想要拉拢张籍为己所用,张籍不想背叛自己的政治立场,不想背叛师父,但也不能得罪李师道,这首诗便是张籍婉拒李师道所写的名作。
再看这首诗当年的历史背景,会发现原来原意不是指男女之情,而且当年写这首诗时作者张籍所面临的处境也是蛮凶险的。
人生犹如一部剧,每个人要扮演着很多角色,或为人父母,或为人子女,或为人师,家庭中承担的角色,社会中承担的角色都要努力演好。
当被赋予了这些角色,在演好这些角色的同时,还伴随着责任。人生不是只要有爱就可以,还有责任、道德底限,不能任性而为。
不禁又想起《廊桥遗梦》,已婚中年女性弗朗西斯卡婚后生活平淡如水,偶遇摄影师罗伯特,之后相遇相识、相恋。他们相处四天,难舍难分。
恨不相逢未嫁时,还君明珠双泪垂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有些心动再美,如果时间不对,或者是会伤害到不该伤害的人,也只能放下,珍藏心中。
此后经年,于月明星稀夜时,遥望夜空,想起那年那月,那日那时,那个让你心动不已的身影,喟然一叹,既美好又怅然,然后依然不显山不露水的过着平静如水的日子。
李师道当时的势力非常庞大,如果张籍直接拒绝,很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但他“还君明珠”时“双泪垂”的惋惜遗憾,让李师道没有去怪罪他。
古人多用夫君喻指朝廷或政治立场,作者把自己比作有夫之妇,把李师道比作追求自己的“君”,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是一首抒发男女之情的诗,其实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用以明志。
中唐以后,藩镇割据,各藩往往用各种手段拉拢文人和*官吏,朝中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愿意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为此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加以劝阻。
人生从来多憾还君明珠泪垂
一边是姗姗来迟的爱情,一边是道德与家庭责任,最终弗朗西斯卡选择了后者,深爱佛朗西斯卡的罗伯特则只能选择成全自己深爱的人。想佛朗西斯卡的心境应该也是一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吧。
你明明知道我已有家庭,还送给我一对明珠示爱。我感激你的好意,就把他们系在了衣服上。我的家庭也是富贵好人家。虽然我知道你也是胸怀坦荡之人,但我早已经和我的丈夫立下誓言要生死与共。所以我只能留着泪水把你送给我的这对明珠还给你,感谢你的知遇之恩,很遗憾我们没有相逢于未嫁之时。
在我们接受杨玉环的故事中,也许有时会感到内心的沉重,不过我们应该自觉地将这些东西归纳,用以发现自己的生命之路。不仅如此,我们也应该仔细地品味生活而不是仅仅凭借表象的华丽。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