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书中征引中外古今近百种资料,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许多先进科学技术,如火轮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所记各国气候、物产、交通贸易、民情风俗、
在百卷本的《海国图志》中,作者不仅重视工商业,并由经济扩展到政治,由原来对西方“坚船利炮”等奇技的惊叹,发展到对西方近代
十多件和一些亲自了解的材料。应当注意的是,其史料来源还有外国人的著述。其中,如英国人马礼逊的《外国史略》、
编写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书名中“海国”的涵义是海外之国。
前线参谋战事。于1842年写成50卷的《海国图志》。作者为什么要编撰此书呢?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的序中,讲得非常清楚:“
师夷chang还是zhang
《海国图志》的刊出,打破了这种孤陋寡闻的状况,它向人们提供了80幅全新的世界各国地图,又以66卷的巨大篇幅,详叙各国史地。这样,使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开眼看世界。既看到了西洋的“
这就是说,写书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夷情”,帮助人们习其“长技”,以抵御外侮,振奋国威。这给那些妄自尊大,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视为“奇技淫巧”,盲目排外的顽固派,击一猛掌。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对付外国侵略者,不能“舍其长,甘其害”,而必须“塞其害,师其长”,只有“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但是这个时期其实也诞生出来了一些开明人士,这些开明人士提出了新的观点,打破了清朝的一个传统认知,使得当时清朝天朝上国的观点在人们的心目中有所动摇。并且一些开明人士的观点,不仅对于当时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也激励着当时的人们反抗旧的秩序,企图从旧秩序中寻求一条自救的道路。
其实魏源的思想也就是适宜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在刚刚提出来的时候,并没有产生一个比较激烈的水花。因为当时中国的一个整体状态就是比较腐朽,比较落后,并且长期处于天朝上国的一种姿态,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是很难去认识到自己有什么不足的。
但是很明显,这个观点也仅仅就是提出来而已,因为借着当时清朝统治者的一些腐朽思想,是根本没有办法去理解为圆的这种思想的,故此当时的魏源被清*严重警告,但是魏源释义成绩以制夷的思想,确实激励了当时中国一部分人的反抗*,并且希望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当中。能够真正地寻求到为中国发展的一条完整道路。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出处
到了1847年的时候,《海国图志》由于其资料的丰富性扩展到了60卷,到了1852年的时候,由于当时中国国内的一系列反抗斗争是比较激烈的,所以对于资料的搜集也是比较广泛的。当时的《海国图志》达到了100卷,那么到了1852年之后,尤其是到民国时期,《海国图志》已经达到了500卷之多。
是人反对外来侵略的一部比较亢奋的作品,所以当时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为基础,在中国各个地方以及西方的各个地区广泛的搜集资料,最终写成了《海国图志》,但是由于最开始搜集的资料其实是并不全的,一开始的《海国图志》只有50卷。
那么洋务运动想要通过仅仅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已达到国家自强自立的目的,那么魏源在《海国图志》当中所描写的观点,其实也是关于这个的,所以两者是出现了一定的吻合度的。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