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艾草的意义
古人认为,端午节一到,夏季炎热天气就到了,天气炎热,自然界的各种飞虫走兽开始兴盛,包括一些有毒的小动物,比如毒蛇、蟾蜍、蝎子、蜈蚣等也会活跃起来,正所谓“端午到,五毒出”。而艾草因为有独特的浓郁香气,被认为可以辟邪、祛毒,让各种毒物不敢靠近,因此人们纷纷在端午节悬挂艾草。
至于说艾草要挂多久,最少端午节得挂一天,至于以后,如果觉得碍事就可以摘下来,否则一直挂到干透也可以。干透了的艾草,可千万别当垃圾扔了,用途还是不少的,可以用来泡热水洗脚对身体十分有益,也可以点燃干了的艾叶来熏香,可以起到驱虫的作用,也能用来做艾灸。
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
在很多地方,端午节的艾草,除了用来挂在门口之外,人们还用它来做成香囊挂在身上。不管是门口挂艾,还是做成香囊,端午节的艾草,都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因此才能流传至今。
艾草有什么用处
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一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背上背着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惟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两不挂”另外一种“不挂”是矮小、植株不完整的艾草不挂,在人们看来,这种艾草可以说是“残次品”,*比起植株完整、长势喜人的艾草差得远,因此这种也不挂。
艾叶和端午节的来历故事
当然,除了防治疫病外,艾草还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在传统之中,它就是一种瑞物,所以将其悬挂,还能够起到驱邪,收获吉祥的美好寓意。
艾草作为中药的*是有很多的,除了能够净化空气祛除废气外,还能够去湿散寒抗过敏等等。因此,不少的人也用其来治病,最为常见的就是艾灸了。人们通过将艾草制作成艾条,在将其利用在*的过程当中,能够很好的起到疏通经络,驱寒除湿的效果。
既然其能够作为一种*使用,自然是能够食用的了。不过,人们也不单单是将其当做*来食用,也会将其作为一些食物的配料,制作出一些传统有寓意的美食来。比如,在清明节的时候,人们吃的青团,有不少就是融入了艾草汁制作而成的。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农历五月被称为“恶月”和“毒月”,被认为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且五毒肆虐的月份。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常会把艾草和菖蒲作为一种辟邪的道具插在门窗上,人们把这件事当做端午节的重要内容之一。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