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启蒙教育
让宝宝尽早接触数学不等于让他过早练数学。心理研究表明:婴幼儿10个月时是辨别物品大小的敏感期:1岁10个月是婴幼儿掌握初级数概念(如粗细、高矮、轻重、多少等)的敏感期;2岁半左右是计数能力发展的敏感期;5岁左右是幼儿掌握数学概念、进行抽象运算以及综合数学能力开始形成的敏感期。因此,建议父母根据宝宝认知发展的阶段特点对他进行适宜的启蒙教育。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冲击,素质教育说得多,做得少,体育课沦为“边缘”学科,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设施严重匮乏,体育教学缺乏系统性,使孩子们的身体素质难以得到提升,体育技能增长有限,体育人文知识简单肤浅,良好的体育基本技能和锻炼习惯无法形成,不利于其后继体育项目学习和身体素质继续提升。
我国在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时,应该正确解读蒙氏教育思想,不仅仅是熟悉其书面知识体系,仅仅对其进行形式上的模仿。而要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对其思想的领会、方法的学习上。只有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加强合作,从本质上把握蒙氏教育思想,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可能使得蒙氏教育思想在我国发展的更好。
“百年大计,重在教育;教育大计,重在教师”。毛振明教授说过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我们现在所教的儿童,如果50年后依然无法获得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的话,那么我们的儿童体育教学及儿童体育教师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这句振聋发聩的话警示我们,提高体育启蒙教师的业务水平迫在眉睫。
认识上的滞后性。目前,很多学前教育机构对蒙氏学前教育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儿童之家”时期,视蒙氏思想的每一理论为真理,盲目信奉。因此,我们得视蒙氏教育思想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思想,而不能盲目跟随,束之高阁。
幼儿保险
生涯启蒙教育包括自我探索和外部探索部分。幼儿园阶段小朋友的好奇心最浓,家长和幼儿园老师作为小朋友的人生导师,应从理念上重视、从行动上协助小朋友认识自我,带领小朋友探索外部世界,协助小朋友开始生涯之旅。
蒙氏教育在中国发展的另一个*时期是在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对蒙氏教育思想的研究进入了新的篇章。1985年卢教授编著的《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一书初版。1990年和1993年*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对外国教育名家名著丛书中,相继翻译了蒙台梭利的四本专著。
目前,青少年体质状况不容乐观,问题不少,应从终身体育的视角来审视这个问题,积极抓好体育启蒙教育。体育启蒙教育是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儿童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措施,是儿童形成最基本体育技能和后继体育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是儿童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形成的良好铺垫;但体育启蒙教育概念尚未提出,相关研究缺乏系统性,而且内容偏少。
幼儿园这个阶段对于孩子的职业启蒙至关重要,此阶段是孩子们生涯的起点,是他们开始探索自我世界和外部世界的起点。在幼儿园孩子们所接受到的教育,特别是思维习惯、个性品质方面的引导会影响到他们的未来人生的发展。笔者基于3~6岁孩子的认知水平,考虑从幼儿园教育的游戏设计和角落设计入手,建立儿童生涯启蒙教育“3w”体系,实施“家校”互动,使游戏开展和功能区开发协同作用,唤醒孩子的生涯意识。
[2]焦冰清。美国职业生涯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1):37-39.
幼儿启蒙国学经典
蒙氏教育思想是由意大利教育思想家蒙台梭利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下研究出来的。它的发展必植根于西方大的文化环境之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毋庸置疑的。故将西方的东西引进中国也是需要考虑各方面因素,我们应用辩证的眼*待蒙氏教育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随着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被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人士认识和研究,在学术方面也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理论,并将部分研究成果运用到幼儿园学前教育实践中。据研究机构统计,2002年底,我国就有20个省的1000多所幼儿园全部或部分采用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来指导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或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与其他方法有机结合,共同提高幼儿的素质。
蒙氏教育思想固然有它的长处,但是任何教育思想都得结合当地的文化背景、经济文化条件,因地制宜,才能更好的发展。在中国,发展蒙氏教育,也离不开中国文化这个大的背景。怎样使蒙氏教育思想本土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仍是十分重要的。蒙氏教育思想渐渐深入人心,在中国的发展超过以前,但是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经常性地开展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7],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积极开展研究课和观摩课活动,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适时搞一些培训或专家讲学;鼓励体育教师学历进修,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学习国外先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WHO”指的是儿童生涯教育开展的学习共同体,包含生涯教育的主体(孩子),客体(家长、教师)。主客体在游戏中互动,在互动中成长,两者组成了“学习共同体”。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