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意思是说楚国(特指湖南)人才众多,而书院尤为兴盛。这幅对联简约有力,气势非凡,是岳麓书院千年以来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
“我想说,无论诋毁还是攻击,无法让你们生活更美好,无法让你更开心,无法让时代变好,但音乐可以,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我这说法,颇有一点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意思。因为我知道,《声生不息宝岛季》当中这“湖湘闽台,道南正脉”已经到了极致状态,真的不容易往下边续了。然而,12月1日午间,《声生不息家年华》的先导片在芒果TV悄然上线。看完了这个36分钟的先导片之后,我认为,它很好地承接“宝岛季”的先导片质量。“家年华”先导片当中的“年华铮铮,于斯为盛”,堪称经典之笔。
12月1日上午,我向大家介绍《声生不息家年华》定档消息的时候,曾和大家说,《声生不息宝岛季》的时候,湖南卫视曾有“百万文案”的先导片,里边讲“湖湘闽台,道南正脉”,实在是高级当中的顶级。也正是因为这种顶级的高端,让观众们对于《声生不息家年华》的先导片充满着期待。我言,“湖湘闽台,道南正脉”已经到了顶级,看《声生不息家年华》湖南卫视的“百万文案”们还怎么续?
先说《声生不息家年华》先导片的叙事脉络,这里边,便藏着一份高级。这一季,讲的应该是“中华音乐”,所以,先导片当中,以时间为线索,讲了中国音乐最近百多年的历程,从民国初年,到抗战时期,到新中国奋斗,到改开,到新千年之后等等。首先,这个36分钟的先导片,是干货满满,当作中国百年音乐的一次影像综述,是没有问题的。
岳麓书院的知名校友
唯有楚才于斯为盛意思是楚国是个出人才的地方,岳麓书院更是楚国英才齐聚之会所。是湖南*沙市湘江之畔的岳麓书院门前的一幅对联。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即楚材晋用的典故。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本为孔子盛赞周武王时期人才鼎盛局面。集句为联,最著名者,莫过长沙岳麓书院联。岳麓书院大门联即为: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正是这艘“船”,载着故居曾经的主人——魏源驶出邵阳,奔向江浙,放眼海外,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先驱。
后来,在任兴化知县、高邮知州期间,魏源也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深得当地百姓爱戴。魏源去世后,兴化*将他与北宋名臣范仲淹同祀。
百年之中,魏家名人辈出,仅1738年至1879年的141年间,这里就出过文武进士3人。除魏源外,还有晚清名臣、曾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的魏光焘等。
据韩甜介绍,魏源故居的楹联有十几幅之多,最显眼的莫过于堂屋门枋上的那幅,是魏源21岁时所作:“读古人书求修身道,友天下士谋救时方”。
岳麓书院的历史背景
从5岁开始,魏源就在读书楼上秉烛夜读。母亲怕他熬坏了身子,常常催他早点睡觉,但等到母亲睡后,魏源又悄悄点上灯继续读书。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魏源在陶澍、贺长龄等湘籍*府中做幕僚。世人皆知陶澍盐漕改革之功,而世人鲜知的是,魏源亦是全程参与者,并且是很多重要改革政策的幕后拟定者。
徐少文表示,作为魏源家乡人,将为魏源思想、文化的传承发扬尽一份力。“正如魏源的经典名言‘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大家团结起来才能干成大事。”
说起读书,来魏源故居参观的人,都会在位于二层的读书楼多停留一会。那些刻着岁月痕迹的书柜、条案陈列于内,还原着少年魏源挑灯夜读的场景。
魏源的祖父和父亲为子孙遍访名师,在家庭开办私塾,并要求子孙日夜诵读研习,“故子孙书馨世继,甲第不绝”。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