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颗珊珊下月轮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六百十五。这首绝句描状桂花,意思是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惆怅、哀绵。联系诗作背景便可得知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此时正在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全诗便理所当然的轻松,毫无忧愁。诗中的一大部分是诗人的联想,并不现实,却也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也可谓是恰到好处。
家.字逸少,后改袭美,自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鹿门子等。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懿宗咸通七年(866),入京应进士试不第,退居寿州(今安徽寿县),自编所作诗文集《皮子文薮》。八年再应进士试,以榜末及第。曾在苏州刺史崔璞幕下做郡从事,后入京任著作佐郎、太常博士。僖宗乾符二年(875)出为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任翰林学士。巢败,不知所终。皮日休为晚唐著名诗人、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的玉珠似的从月亮下边散落下来,我走到大殿前捡起它们,发现花瓣上边还有星星点点刚凝结起来的露华。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想来想去,这些桂花和雨露,应该是广寒宫里的嫦娥抛掷下来送给我们的.吧?
誉为唐末”一榻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和锋芒”(《小品文的危机》)。有《皮子文薮》。他曾经编纂自己的著作《文薮》。他曾经中过进士,当过太常博士官,后来参加黄巢起义,任翰林学士。因此,新旧《唐书》不为他立传。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这首绝句描状桂花,意思是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见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景一事的描写,表现出中秋佳节赏月之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我们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这也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使得诗的节气扑面而来。
边散落了下来。”多么美好的场景啊!仿佛如人间仙境一般的场景正是出自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七言绝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里面撒落下来,我走到大殿前捡起它们,发现花瓣上边还有星星点点刚刚凝结起来的露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些桂花和桂花上的雨露,应该是广寒宫里的嫦娥撒落下来送给我们的吧!
家,与陆龟蒙并称”皮陆”,有唱和集《松陵集》。诗文多抨击时弊、同情*疾苦之作。他和陆龟蒙、罗隐的小品文被
月上柳梢头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小桥流水之畔,山寺古庄之傍,皆留下修竹茂林水波荡溪之笔。若远眺乡村旧宅绿竹猗猗,非文人墨客之同,身居陋地,虽无山珍充腹,却串于窗竹风翠,鹂鸟倾啼其中,若无志同道合之旅,共入水村山郭之境,“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思想简约,文理如竹,妙笔生花,投桃报李。
《药性论》:“辟中恶毒气,镇心神,解大热,散风毒,能治发背、痈疽、疮肿,化脓作水。主疗时疾热如火,烦闷,毒入心中,狂言妄语。”因此,犀牛角可以*:温病高热,神昏谵语,惊厥*,血热吐衄。特别是高热神昏谵语,用治临床效果比较好。
产地:印度犀:尼泊尔及印度北部;爪哇犀:爪哇;苏门犀: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婆罗洲。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