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品武官的补子图案是什么
五品白鹇,它是南方的一种水鸟,这种水鸟平时仪态优雅,大方娴静,但当它被人类捕获时,就奋力地拍打笼子,最终落得鸟亡笼坏的下场。
就会发现除了材质、纹饰之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官服前胸后背上的一块或圆或方的布,上面根据不同的等级、不同的类别分绣着不同的图案。这块布就叫做补子。
猛兽纹画在武官的官服上,既代表了朝廷对他们勇武的肯定与奖赏,也承载了对他们的殷切希望,希望他们能在成为国家铜墙铁壁的路上更进一步。
辛亥革命之后,补子也随着清王朝的破灭而停用了,因为它的精美、稀少,补子虽然失去了政治价值,但仍有历史价值与经济价值存在。
清代官服一至九品补子
三品补子图案是豹子,四品是老虎,两只都是猛兽,且老虎的力量,对比起来明显更强,那么为什么三品用豹子不用老虎呢?
四品云雁补子,云雁的特点,就是飞行有序。四品的官员,往往都是做实事的官员,负责具体执行朝廷政策的第一负责人。
左右监门卫将军等饰以对狮子,左右卫饰以对麒麟,左右武威卫饰以对虎,左右豹韬卫饰以对豹,左右鹰扬卫饰以对鹰,左右玉钤卫饰以对鹘,左右金吾卫饰以对豸,诸王饰以磐石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
九品补子是练雀,练雀就是绶带鸟,因有两根长长的漂亮的尾羽,形似彩练而得名,未入流的补子上则是一只黄鹂。
明代1品到9品补子图案
六品的鹭鸶鸟,它纯洁、高贵,同时飞行时会努力振翅,人们于是吸取它的这几个特点,认为它工作努力、品行高洁。
文官官服的补子图案是仙鹤。清朝的一品官有十一个,分别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伊犁将军和绥远将军。
一颜貌端正,二声音清澈,三行步翔序,四知时而行,五饮食知节,六常念知足,七不分散,八品端正,九知反复。
这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一种政治需求。补子的使用,使得官员等级一目了然,对于层层统治来说更有优势。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