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体系
一是建立标准化领导机制,成立由分管金融科技的行领导为组长,总行产品与服务部门、科技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全行标准化领导小组,为标准化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并在总行科技管理部设立标准化工作办公室。
与此同时,为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生僻字客户金融服务需要,在*银行福建省分行指导下,兴业银行用半年时间完成了信息系统、机具设备、网点服务、客户数据等方面的生僻字治理标准工程实践。截至2023年9月,我行已验证并满足“㛃”“䶮”等生僻字客户的金融服务需要。
在此基础上,制定标准体系转换指引,明确纳入标准体系文件的识别规则,同时提供标准文件编写指导资料和标准文本格式辅助生成插件工具,协助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文件转换。
二是组建标准化工作队伍,按我行标准化管理办法要求,总行各部门设定标准管理岗、标准联络员,负责各业务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和贯标工作。
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机制和组织保障后,我行在参照*银行《银行业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全行开展的“数字兴业”制度体系梳理工作,形成了“1+N+1+1+N”的企业标准体系,即“一项基本制度、若干管理办法、一个标准体系框架、一张标准明细表和一系列企业标准”。
标准体系名词解释
以用户体验贯标为例,我行于去年9月启动企业级用户体验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布了4份企业级用户体验规范文档,规范包含标准组件5300余项、通用流程65项、信息提示292项、数据可视化112项。同时,打造了支持快速复用、共享标准化代码、快速获取专业设计源文件的UE*平台。
在“建标”基础上,我行将“贯标”融入数字化转型重大工程建设中,在推进大型项目落地的同时,以典型带动全面,有效落实“贯标”工作。
一张标准明细表与一系列企业标准。根据《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要求,为标准体系框架统计、维护和持续改进需要,构建了一张覆盖多维度属性的标准明细表。对于各领域形成的企业标准文件,规范统一标准模板,形成“企业标准模板、宣贯指南模板、编制说明模板、外部标准宣贯指南模板”四类文档。
我行在2022年第一次数字化转型委员会(扩大)会议上提出,“要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完善我行的标准体系,使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遵循统一的规范,提高通用、共享、连接、融合能力,畅通内循环和外循环。”
建体系易,推体系难。标准体系建立后,需要通过“贯标”促其发挥作用,让管理者和一线员工感受到标准化的效益。
标准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解决制度和标准转换的问题,首先要找准问题的核心。日常经营中,一线员工是企业战略落地的执行者,面对任务时,员工会思考:“我”应当遵守什么制度,如何操作,以什么样的考核或标准判断任务的完成情况。
为此,我行确定了“制度管人管事,标准管物管联”的*原则和“制度引用标准”的模式,开展全行制度文件梳理,识别可纳入标准体系的制度文件清单,并依据标准编写规则对文件进行转换重构。
若干管理办法。在“流程、数据、模型、开发、运维”五个标准化领域,编制流程管理、模型管理、数据标准、开发标准化、运维标准化等制度,作为各领域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办法。
稳步推进建标、贯标的过程中,兴业银行亦积极参与金融领域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2023年在多领域公开企业标准13项。其中,绿色金融属性认定、用户体验设计、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等为金融行业相关领域公开发布的首批企业标准。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