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的意思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此诗叙写了作者奉命出使边塞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以及塞外沙漠的壮景奇观,歌颂了唐帝国的幅员辽阔、国力强盛和声威远震的边功,但作者对这次战争的性质缺乏正确的认识。
首二句“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大漠的孤烟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9)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
居住在大漠的古人喜欢燃晒干的牲畜粪便这样在大漠无风的时候就会看到一股长烟升起在很远的地方都能看见这样可以起到联络的效果大漠孤烟即表现大漠的广袤无垠又有一种豁达高远的境界
大漠孤烟: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意思是: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使至塞上【作者】王维【朝代】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大漠的孤烟这首诗的解释
大漠孤烟,源自唐朝诗人王之涣所作《登鹳雀楼》中的一句名言。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广阔的沙漠中,只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它如同远处的路标,使人可以望得到更远的地方。大漠孤烟是一种孤独、寂静、沉默却又意义深远的意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的画面是:广阔无垠的大漠中,一缕孤烟直直的升起,一条宽广的大河映照着夕阳,空旷的大漠,孤零零的炊烟与大河,使人倍感孤独。原诗:唐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大漠孤烟的意思大漠孤烟的意思是浩瀚沙漠中的孤烟大漠孤烟的出处《大漠孤烟》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出使》。原文:自行车要问边,而国太寿。郑鹏出了汉塞,回到胡天身边。沙漠笔直,河水奔流。
大漠孤烟的意思:浩瀚沙漠中的孤烟。该句出自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使至塞上》,是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记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的赞美;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