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是什么意思
所以你会发现,并不是说把车放在中产社区就安全。而是说,当在这辆车上没有任何不当行为发生的时候,其他人也更倾向于不去进行破坏。而当这辆车上有了被损坏的痕迹,并且无人追究的时候,问题就会愈演愈烈。
破窗效应是指如果一扇窗户被打破而没有得到及时修理,那么很快其他窗户也会被打破,甚至整栋楼都可能被毁掉。
当人们看到车辆上有个大洞的时候,人们可能会产生的一个念头就是,“这辆车可能没人要”“这辆车可以被破坏”“破坏这辆车也不会受到惩罚”等等,也就更有可能去做出一些不良行为。
首先人们大多是遵循社会认同原理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融入群体,需要保持和大众一致,这种倾向性可以说是沿着进化的步伐一点一点刻进了人类的DNA里。
爱情里的破窗效应
其次从人们形成认知的角度来看,外界的信息会重塑人们对规则、界限的认知,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什么事情做了会有惩罚、什么事情做了也没事,这些都是会收到外界影响的。
一段时间之后,车牌卸掉的那辆车,就开始有人进来偷东西,随后便开始有人拆卸零部件,到最后整个车都被人拆完搬走了。
到这里,人们可能会说这是由于不同社区的人员素质的问题导致的。那么大家可以往下看。后来,研究员用锤子在这辆完好的车窗玻璃上敲了一个大洞,那么很快,没用多长时间,这辆车也不见了。
所以当车辆是完好无损的时候,人们默认不可以破坏这辆车,因为没有人这么干。而当车上已经出现一个大洞的时候,相反人们就会认为这辆车是可以进行破坏的,毕竟已经有人这么做了。
人际交往中的破窗效应
这个虽然是一个犯罪心理学方面的概念,但其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是有启发意义的。当你发现你身边充斥的都是摆烂、抱怨、消极的人的时候,你也就不免会更加消极。而当你身边都是积极、阳光、乐观的人的时候,你也会更加心情舒畅,对未来充满希望。这就是环境对我们的影响。
这个心理学效应起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在1969年做的一项实验。他们找来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完好地放在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放在相对杂乱的社区,把车牌卸掉,打开车窗。
摘掉,打开了汽车的引擎盖,布朗克斯区的汽车在“废弃”后10分钟内,这辆车就遭到了破坏。最初的“破坏者”是一个三口之家,父母带着年幼的孩子卸走了车上的冷却器和电池。接着,在仅仅一天之内,汽车上几乎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拆了个精光。然后就是各种随意的破坏:车窗被砸碎、组件被扯下、内饰被撕坏,最后的车壳子也变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
(Philip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