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是怎么死的?
李斯等众大臣由于见不到胡亥的面,想要奏请国事,就只能通过赵高,这样一来,只要操作得当,很容易就能杀死李斯。
不得不说,赵高的劝说手段很高明,先抑后扬,先言弊再言利,一步一步的瓦解了李斯的心理防线,使得李斯既不愿,又无奈,只得仰天长叹一声:“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讬命哉。”
沙丘之变,参与者一共为三人,即胡亥、赵高和李斯。而这三人中,赵高很早便是胡亥老师,又身处内廷,因此胡亥对赵高十分亲近。反倒是李斯,在沙丘之变之前,一个为丞相,一个只是不成器的皇子,交集甚少。这就反映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即沙丘之变重要参与者之一的李斯被孤立了。而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李斯惨死。
因此,李斯尽管身份尊贵,却也比不上皇帝身边最亲近之人,而李斯之死,完全也是因为赵高利用了职务之便,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等。
李斯怎么被腰斩
胡亥即位以后,纵情享乐,不理国事,这也是赵高愿意看到的。但是想要彻底的权倾朝野,李斯显然是一个阻碍。于是赵高便想了一个主意,劝谏胡亥道:“天子之所以尊贵,就是因为面容不能被别人轻易看到,反之如果亲临朝政,就会暴露缺点,有害无益。”而这正合胡亥心意,于是欣然接收。
而赵高的操作手段也很简单,无非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一边对胡亥说李斯故意捣蛋,一边对李斯说只要胡亥有空闲就通知他。一来二去,胡亥就认为是李斯瞧不起他,再加上赵高一旁的蛊惑,李斯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阶下囚。
其次,赵高再次进行了分析,先是从秦国历代换太子以后丞相的结局出发,暗示李斯可能会获得凄惨晚年。再从扶苏的性格出发,阐述了扶苏上位后必定亲近蒙恬,李斯的丞相之位不保。而此时李斯说了一句代表其意志开始瓦解的话,即“听天由命”。
首先,赵高分别从五个方面对蒙恬和李斯进行了对比。即“谁的本事大,谁的功劳高,谁更加深谋远虑,谁更受百姓爱戴,谁和扶苏的关系更好。”此时李斯说:“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责之何深也?”可以看出,李斯还能暂守底线。
李斯与秦始皇的关系
“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
李斯身为丞相,权力仅次于皇帝,怎么会死在赵高手里?我们可以看见,赵高虽身份地位比不上李斯,但却是皇帝身边最为贴己之人,论优势,李斯反而还比不上他。同时,赵高还擅长揣摩人心,如果不是他成功地劝说了李斯,篡改了遗诏,也就没有后来那么多事了。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李斯是秦始皇外政的好帮手,而赵高则是秦始皇内事的好帮手,尽管两人身份有所差距,但都算是秦始皇身边最贴近的人。这也就不难解释,秦始皇死亡之时,只有他们二人知道。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