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打雷是什么征兆
雷打雪现象是指在降雪过程中同时伴有雷电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冷暖空气交汇形成降雪;二是暖空气比较强,大气能量比较充足,可以形成雷电。具体来讲,就是中低空暖湿气流较强,由南向北运动,而低层冷空气由北向南扩散,形成了一个冷空气垫,暖湿气流在冷垫上爬升,产生较为强烈的对流,从而引发了雷电活动,形成雷打雪现象。
出现雷打雪就意味着要下暴雪了。在我国,很多地方的民间预言都将“雷打雪”天气视为不祥之兆,认为它预示着未来可能会有极端天气或者灾害发生。一般来说“雷打雪”预示着水汽充足,冷空气强度大,降雪量比较可观。另外雪下得大,叠加降温剧烈,也容易造成低温冻害。
春夏季节雷电较多,是因为这一时期太阳辐射逐渐增强,低空的暖湿空气日趋活跃,同时,近地面空气不断受热而上升,更易形成强烈的垂直运动,这种情况在盛夏时最为剧烈。而在秋冬季节,太阳辐射逐渐减弱,空气逐渐转为寒冷、干燥,也不易形成剧烈垂直运动,便很少有雷电现象出现,因此冬季雷暴比较罕见。尽管罕见但仍然存在满足上述气象条件的可能,因此有雷电生成也是正常天气现象。
冬天打雷是正常现象。打雷的本质是云中或云地之间放电的现象,而雷云的起电机制很复杂且有很多种,目前没有一种机制可以解释所有的雷电天气现象,因此冬天与夏天的打雷条件可能会有些许不同,但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当具备一定的暖湿空气和暖湿空气向上运动这两个条件时,就有可能产生雷云。
冬天下雪打雷民间说法
雷打雪,又称雷打冬,是指某个区域降雪过程中伴随着打雷或者在冬天打雷的天气现象。这种天气非常罕见,民间谚语有“冬天打雷雷打雪”的说法,是出现暴雪的先兆。“雷打雪”主要原因是之前暖湿空气势力较强,冷空气下来的时候,产生了较强的对流天气,从而引发了雷电活动。
雷电是雷雨云中的放电现象,产生条件有两个:一是充足的水汽,二是有使湿空气上升的动力,空气要能产生剧烈的对流运动。有了对流作用,云上下运动,云内的冰晶相互摩擦使电荷逐步增多。云的内部、云与云、云与地面之间的不同电荷区形成了巨大的电位差,当其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闪电现象。
一般来说,夏季高低空温差较大,低层暖湿空气剧烈上升,会产生对流云。云层之间放电,就产生打雷现象。一般冬季高低空都比较冷,但这次出现了高低空温差过大的情况,并且水汽充足,高低空对流明显,于是出现冬天打雷现象,这也预示着降雪量会比较可观。
在夏季的时候,受南方暖湿气流影响,空气相对湿润,加上太阳辐射的作用,特别容易产生强烈的对流,而对流恰好是发生雷电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冬天,我们都知道空气比较干燥,太阳辐射相对于夏季又会少很多,因此雷电自然出现的就比较少了。
雷打雪古人预兆
“雷打雪”指的是在降雪的同时伴有打雷现象,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中被称为“冷雷雨”,是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一种特殊天气现象。民谚有“冬天打雷雷打雪”的说法,认为冬季打雷是出现暴雪的先兆。
冬雷这种自然现象经常出现,不足为奇,中国古代谚语有一句: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说的是一种148天对应规律。从中也能看出雪打灯、雷打雪现象自古就有之。
下雪打雷正常。冬天打雷是正常现象。冬天打雷说明具备了暖湿空气向上对流的天气条件,而在这样的条件下,确实容易产生降水。只要雷云中的降水粒子足够大可以落到地面,且温度足够低,便可能下雪。
10、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