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吃端午的粽子
尽管知道端午是“恶月恶日”,可是人们不会戚戚然,而是会温柔面对。隆重地敲锣打鼓赛龙舟,隆重地做香事,隆重地好好吃饭,去接受并消释这人世间的灾祸。
旧时清贫,包粽子常常很简单。仅仅塞进一颗干红枣,最多再放两粒花生米;又或者把绿豆红豆碾磨碎,做成馅。再咕噜咕噜下水蒸熟,揭开粽叶露出白晶晶的糯米,看是好看,吃起来很寡。
我们谁不是如此呢?人在天涯,心心念念的不就是儿时母亲做的粽子,也许不如商家卖的丰富,不似別家做的馋人,可是心底顽固地认为,那才是最正宗的粽子味道。
我怀疑端午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别名最多的,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五月节、龙舟节、菖蒲节、女儿节、龙日如是这般,不能尽数。
其中最有品性的叫法,是浴兰节。过去将五月视作恶月,五日是恶日,夏天的湿热、秽浊、蚊虫都在此时,容易伤人惹病,出疹子、痒疙瘩等等。为保护盛夏的自己,古人采集兰草沐浴。
端午不吃粽子,中秋不吃月饼
粽子属于主食,所以如果要吃粽子的话,主食量就要相应减少,一般吃一个生重100g的粽子就相当于吃了一碗米饭。糯米吸收速度高于白米饭,所以在吃粽子时,蔬菜量可比其他餐食增多一些。千万不要把粽子当零食,随意加餐。尽量放在早上或中午,一天不宜超过100g。
糖*病患者的正确进餐顺序在吃粽子的时候同样适用,如果不能自己包五谷杂粮棕或蔬菜棕,在吃粽子之前可以吃一些绿叶蔬菜、鸡蛋、牛奶等,这样可以缓和粽子对血糖的影响,营养也更全面。
粗粮包括谷物类,如玉米、小米、黑米、荞麦等;杂豆类,如黄豆、黑豆、绿豆等;块茎类,如红薯、土豆、芋头等。糯米属于高GI食物,用粗杂粮来代替部分糯米更适合“糖友”食用。
的确,市场上品种繁多的粽子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传统粽子以糯米为主料,让平时对主食有所敬畏的许多“糖友”都望而却步。今天我们营养科*就来讲讲
粽子多数用糯米制作,糯米的生糖指数(GI)为87(注:GI反映地是某种食物升高血糖的能力和速度),属于高GI的食物,甚至超过了大米饭的GI指数,所以与普通的米饭相比,糯米更容易升高血糖。而肉粽中的猪脚肉还主要以肥肉为主,脂肪含量高;甜粽中则少不了添加豆沙、蜜枣等高含糖量配料。所以不管是咸粽还是甜棕,都不是糖*病患者理想的食物搭配。
八月十五吃粽子
包粽子时,要注意少油,少糖,少咸,多膳食纤维。馅料中少放油、盐,尽量选择植物油代替动物油,用瘦肉代替肥瘦肉;不格外添加糖。还可以在馅料中添加一些蔬菜、菌菇等,膳食纤维的增加有利于血糖控制。
当美味的粽子下肚后,一定要记得监测血糖,可以在餐前、餐后两小时后各测一次血糖,知道血糖的波动情况,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果能在吃完粽子后适当增加运动,就更有利于餐后血糖控制了。
糖*病患者都知道要少吃粥、面条等软烂的食物,所以吃粽子时,我们也一定要控制粽子蒸煮的时间,因为时间越长,粽子的糊化程度越高,升血糖指数也就越高,进食后对血糖的影响也越大。根据粽子的大小,蒸煮的时间有所不同,大家可以自己把握。
因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时寓意学士考功名。通常古代科举考试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时,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可以寓意一举中的。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