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和冬至什么区别
立冬很多地方都会举办一些活动,如迎冬、贺冬、吃水饺,冬至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冬三月由这一天开始,而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北半球的白昼最短。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至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两日,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立冬:表示冬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此时天气开始由凉转冷,冬至:表示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此时天气变得寒冷。
他们俩的共同之处就是都属于二十四节气。节气承载着中国人从古至今的生活规律,也是传统文化和习俗的传承,上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延续着这样的传承,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依旧是中华流传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应下节
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的11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时开始。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差,故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并非都以“立冬”为准,而是以连续几天气温低于10°C为冬季。但在传统观念中“冬”即“终也”,结束之意。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冬至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C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C至8°C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
立冬对于南方来说可能并不是进入真正的冬天,但是对于北方来说是真正的冬天,冷空气的活动越来越频繁,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远了。出行多带一件衣服,傍晚以后还是比较冷的。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因而存在南北温差。但立冬之后南北温差更加拉大。北方的许多地方已是风干物燥、万物凋零、寒气逼人;而华南仍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温暖宜人。
立冬吃饺子吗 还是冬至吃饺子
在天文上,冬至是太阳到达黄经270度,立冬是太阳到达黄经225度。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冬至的第二天就将向北移。而立冬这天,太阳的直射点还在一天天南移。
立冬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冬至表示自此之后白昼时间变长,黑夜时间变短,同时也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
立冬时,我国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潮汕地区要吃甘蔗、炒香饭,北方地区要吃饺子;冬至时,南方沿海地区有祭祖的习俗,*地区吃烧腊与麦饭,杭州地区吃年糕,南方的一些地区还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北方地区则有吃饺子的习俗。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