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父亲
其次,是现任官职“兰台寺大夫”。清代在考中了探花之后,按照常例,先授翰林院编修,这是正七品。然后再升到六品、五品、四品。那么这个“兰台寺大夫”到底是几品呢?其实在清代,根本没有“兰台寺”,“兰台”是过去“御史台”的雅称,到了清代“御史台”就改称“都察院”了。都察院设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都是满人*各两名,前者为正二品,后者为正三品。这两个职务之下,又有各种分管的御史,权力不在小。
在曹雪芹所在的时代,如乾隆甲戌年间,这一年的会试一共录取233人(殿试只是重新排定会试的名次),如是乙卯年间,这一年没有举行会试,乙卯前两年取中了242人,两年后取中217人。可见考中之难。凡是考中进士的,都由国家任命官职,从科考这条路出身的,比那些捐纳和祖荫做官出身的要光荣得多。
首先第一处是出身。林如海的出身是“探花”。我们知道,探花是殿试的第三名,赐进士及第,或者叫赐进士一甲第三名及第。明清两代是非常重视科举考试的,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了风尚。读书人经院试、乡试、会试之后,方有资格参加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定名次,一甲只有三名,即状元、榜眼和探花。一甲三人由于是皇帝亲自取的,因此又称为“天子门生”。
其二,贾敬的葬礼,惜春依然没有出现,这怎么也是说不过去的。贾珍父子忙着在铁槛寺处理贾敬葬礼的时候,惜春在干什么呢?书中描述,几天后贾琏从皇陵回来,告知众人贾母要第二天就回来,之间李纨和凤姐、三春和黛玉等人早已在中堂等候,从这可见惜春压根没有去铁槛寺守灵,而是待在家中,这好像和她没什么关系。
那这对父女的关系冷漠到啥程度了呢?有两个细节也是让人目瞪口呆,其一,贾敬的生日宴,惜春并没有去参加,古代礼法极为尊崇孝道,父母及长辈的生日,子女肯定要到场表明心意,当时贾敬生日,连行事荒诞的贾珍都前去给父亲磕头,人品不行的孙子贾蓉也去了给祖父送礼,王夫人和邢夫人及贾氏的后辈都到了场,唯独这惜春没有露面,书中生日宴更是没有她的一个字记录。
林如海家世背景介绍原文
这些细节是令人相当费解的,贾敬和惜春的关系也是疑点丛生,打个比方,贾珍为何和惜春的年龄为何差距这么大?冷子兴介绍宁国府时,表明这贾蓉当时十六岁,可当六七岁的黛玉初进贾府的时候,惜春的描述是"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可见她当时也就四五岁,若是同父异母还说得过去,可惜春偏偏就是贾珍的胞妹,这就让人想不通了。
今天要说的最后的一对父女,他们的关系最为冷漠,这对父女就是惜春和她的父亲贾敬。贾敬老来得女,他的儿子贾珍比惜春都大了有三十岁,都说老来得女会很宠女儿,事实恰恰相反,贾敬在惜春出生后没多久,就去了郊外的道观,整日里只知修道炼丹,希望能早日成仙,他也不怎么回家,可怜年幼的惜春,就这样孤零零的过了段日子,这还是被贾母发现了,给报道了荣国府中亲自抚养。
王夫人也说,贾敏在家的地位极高,待遇极高。甚至探春、迎春、惜春三个*现在的待遇,同当年贾敏的丫鬟差不多。
林如海死后,林家绝户了,连遗产都是贾家料理的。这是林如海和贾母的默契,就是遗产大部分会被贾家吞掉,也会留下一部分给林黛玉做嫁妆。
相反,薛家的商人是社会鄙视的行业,被认为是下等职业。红楼梦中,很多地方对生意人颇为鄙视。尤其描述了和薛家接亲的夏金桂家,也是有名的商人,女儿却是泼妇,母亲也是个不讲理的混人。这种人家是不配和贾府、王府、史家联姻的,却同薛家门当户对;
古代林黛玉真人照片
那么,薛宝钗只同贾宝玉、贾巧姐、王夫人、王熙凤有些血缘联系,同贾家其他人根本就没有瓜葛,更谈不上亲密。
薛宝钗自己对邢岫烟都说:“这些(高档)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贵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如今咱们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
看看迎春的婚姻,贾赦将她许给中山狼孙绍祖,贾政本不认可,但劝了几句,贾赦不听也没有办法。贾母对这门婚事也不看好,但因是她父亲做主,也不好说什么。因为迎春的婚姻大事由她的父亲做主,在当时是天经地义,旁人纵有意见,也只能当做参考,决定权还是在她父亲手上。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