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盆节的来历
盂兰(倒悬)是所救,盆是能救,能所合在一起叫盂兰盆,就是救倒悬盆的意思。也就是说,用这盆器盛着各种珍贵百味美食,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不可思议福田之力,以解众生倒悬之苦。
的盛大活动,原来是佛教的法式。在日本,离开自己的故乡到外地工作的人很多,所以利用这个时段回老家团聚。因为城市里的人都回到乡下去,被称作“民族大移动”。
布置好佛龛或是迎灵棚(亡灵棚),并准备好祭品。在装饰佛龛的时候,日本人经常使用茄子以及黄瓜做成牛和马的造型,称之为“精灵马”或者“精灵牛”,黄瓜造型是“精灵马”,马匹的脚程快,是让故去的先祖们乘坐着它们快点回到人间;而茄子造型的“精灵牛”则脚程较慢,意指希望先祖能够慢点离开。
祭品在给家族成员食用之前,需要诚意满满地供奉在佛龛之前。而且祭品应该准备成包括祖先在内的所有人可以随时吃掉的状态。比如说准备素面时应该是煮好的状态,而且要配上好喝的汤汁,同时在素面旁边应该还要备一双筷子。
盂兰盆节和中元节区别
每到盂兰盆节时,日本各企业均放假7—15天,人们赶回故乡团聚。节日期间家家都设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祭奠祖先。
“盂兰”二字是梵语,译曰倒悬,也就是被倒挂着的意思,用以形容三恶道众生(地狱、饿鬼、畜生)的苦厄之状。“盆”是盛载食物的容器,泛指一切盘、碗、桶等清净容器。
但在日本,自明治6年(1873年)1月1日起采用新历后,盂兰盆节一般在阳历8月13-8月16日前后。
庙会在中国还在举办,但民间的盂兰盆活动已荡然无存,中国人已经不知盂兰盆为何物。如果谈及盂兰盆节,国人的第一反应是日本的节日。实际上这是很大的误解。盂兰盆节是华夏的节日,日本盂兰盆节只不过是孑遗而已。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传入日本,已成为日本仅次于
盂兰盆简介
自从南朝举行过盂兰盆节后,蔚成风气,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的代宗、德宗等,都曾亲设盂兰盆供,代宗还将过去施盆于寺的仪式改设于宫内道场,并设高祖以下七圣位,将帝名于巨幡上,从太庙迎入内道场中。在《法苑珠林》中有记载,国家大寺,如长安西明寺、慈恩寺等,每年送盆献供种种杂物及举盆音乐人等,并有送盆官人,来者不一;而信众献盆供者亦多。
在《佛说盂兰盆经》中有记载,佛*目连,看到死去的母亲在地狱受苦,如处倒悬,求佛救度。佛告诉他,在七月十五日僧众安居自恣之日,准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可使其母解脱。所以汉语地区的佛*根据此说法,从此兴起了盂兰盆会。
我国最早举行盂兰盆会,据说是在南北朝的梁武帝时代,在《佛祖统纪》卷三十七载中有记载: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斋;《释氏六帖》中也有记载: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诸寺。
如洪锡谟《东国岁时记·中元》:“又按盂兰盆经,目莲比兵具五味百果,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今所云百种日似指百果也。”这里的“百中”指的是“百果”。而在李植的《泽堂答倭人问目》中记载:“七月十五日,谓之中元王女率六部女子。自七月既望,早集大部庭绩麻,至八月十五日考功多少,负者置酒食以谢胜者,相与歌舞作百戏而罢。”李植认为“百中”指的应是“百戏”。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