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故事
唐以前,丝绸和黄金是中国对海外的主要出口产品,即《汉书·地理志》所谓“赍黄金杂缯而往”,其中,缯,指的就是绸缎。中国丝绸的精美质量和昂贵价格使西方许多人求而不易得。而李希霍芬更多的应该是源于西方人对丝绸的古老的情结(希腊人他们把丝绸称为Ser,把传说中出产丝绸的东方国度称为赛里斯(Seres),意即“丝国”)。
由*学者札马鲁丁献给忽必烈的*传统历法《万年历》,成为郭守敬编成《授时历》的重要参考,其被后世史学家称为中国古代历法高峰之一。
陆上丝绸之路是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中国丝绸的外销,使西方人习惯以“丝”来称呼中国。古希腊人、古罗马一度称中国为“赛里斯”(Sères),意为“丝绸之国”。
相反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古文明沿海路与波斯湾相距很近,因此印度河古文明与两河流域古文明很早便有联系。两河流域与古埃及也相距不远,两者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让瓷器成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当时的船是木船,重量比较轻,在海上容易翻掉,*人原来在船上是用石头和水放在舱底下,使它保持稳定。到了中国,发现瓷器那么便宜,就干脆将大量的瓷器码在舱底下,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发现的沉船,动不动里面有几万件、十几万件瓷器的原因。
丝绸之路简介100字左右
尽管老普林尼这本《自然史》荒诞不经的地方俯拾皆是,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罗马的贵族已经穿上了丝绸衣服。这种丝绸衣服是罗马人用重金从东方买来的。
陆路是中西往来的最古老的通道,其主要工具是马和骆驼。但牲畜负载有限,费用巨大。此外沿途自然条件艰险,安全没有保障。
历史上从中国的广州、福建的泉州、浙江的宁波、江苏的扬州,还有山东的登州,都有海上的交通路线联系到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还有东南亚、*半岛、南亚等地,这些航线现在我们都泛指为海上丝绸之路。
明朝以后,中国的人口开始剧增,清末已经达到了四亿,人口增多对于粮食的需求自然是大量增多。番薯、玉米、土豆这样容易种植,适应性强而且产量高的作物,这为我们带来了更丰富的食物来源。
许多年过去了,经过坚持不懈地打听,欧洲人终于得知,丝是一种从树上采来的“羊毛”。罗马帝国时代的历史学家老普林尼在其成书于公元77年的《自然史》中说,赛里斯人
中国丝绸历史简介
特别是在唐代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被阻隔,却导致了另一个变化,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起来。因为海上运输效益好得多,唐朝后期能够出口的,像丝绸、瓷器、茶叶、日用品,这些都产在南方和沿海。从那里直接出口,运到*,运到欧洲。所以后来尽管战争平息,陆上丝绸之路可以通了,但是主要的物流也转移到海上了。
生活在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粟特人是活跃在古丝绸之路上的一支擅长跨境贸易的商旅。公元前329年到323年,伴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希腊文明被带入到中亚地区,粟特人从中接触到葡萄酒,并慢慢开始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很快葡萄酒成为粟特人饮食文化的重要部分。
不是。在张骞之前,已经有很多人通过这条丝绸之路到达过西域。据史*载,张骞到达今天的阿富汗一带时,就看到了来自蜀地(今四川)的布,还有筇竹杖。这些东西都是商人们从身毒(今印度)运过来的。
中国古代文明的中心黄河、长江流域与其他文明中心之间隔着高山、荒漠、巨川和大海,距离极为遥远,旅途非常艰难,到其他文明中心的距离要比其他三个文明中心之间的相互距离远得多。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