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颗
这首诗的前两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写的就是当地的风物,罗浮山下一年四季都是春天,四季如春的季节,最适合枇杷和黄梅的生长,所以不管什么时候,这两种水果都有新鲜的。
惠州一绝/食荔枝【作者】苏轼 【朝代】宋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辞一作:不妨)
世人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从绍圣二年正月在惠州贬所到元符三年八月迁舒州团练副使,在短短的五年零八个月里,和诗四十四次一百余首。东坡先生还自述其和陶用意:“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这仿佛在告诉世人:苏东坡从此绝意仕途,欲效陶渊明归隐园田,长作岭南人了。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绍圣二年四月,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自此以后,苏轼还多次在诗文中表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
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这首《食荔枝》作于绍圣三年,此题下有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后两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说的是,虽然这里是蛮荒偏远之地,但是有如此美味的荔枝,如果每天能吃
荔枝品种排名
此时,侍从端来新做的糕点,味道十分可口。苏轼见糕点表面也有三道浮切的刀痕,就像那块青石一般,便取名“蜜三刀”。从那之后,蜜三刀的大名就流传开来。直到乾隆爷下江南路过徐州时,点名要吃这道甜点,还御笔题书
随着荔枝产业的不断发展,荔枝的品种在不断演变和增加,如桂味、糯米糍、白糖罂、挂绿、黑叶、白蜡、妃子笑等不下几十种。近二年,荔枝行业兴起一品种名字听上去十分绕口,果实却相当美味的源自广州市增城的“仙进奉”荔枝品种,并被周边多省份引种,引起当地*的重视。仙进奉,顾名思义是不是曾用于进奉朝廷的仙果?
目前,基岗村整个行政村种植仙进奉荔枝面积约有2500亩。其中,公司+合作社种植面积有1000多亩。2014年,广州市仙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仙基”牌仙进奉荔枝还获得了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的绿色食品证书。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