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主题是什么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2010ShanghaiChina),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
“世界咖啡馆”相对开放的会议氛围极大地鼓励了参与者在每一回合当中分享个人见地,并积极聆听他人观点,从而逐渐形成较为统一的集体认知,并从中建构完善的集体行动方案。这一讨论形式也*了传统会议当中“坐而言”、然后再“起而行”的单线关系,刻意在讨论过程当中规划出反思和行动的循环过程,最后再通过发起新场次的讨论,进行意见的回馈与评估。
杨晓渡在致辞中表示,两岸同为中华儿女,龙的传人,有共同的传统文化,共同的习俗,这使得我们在沟通交流研究问题时更容易形成共识。尤其是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大家的交流和沟通以及研讨成果都可以有助于这一历史性的进程,从而最终为全球共同进步做出中华民族的贡献。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开始从“世界工厂”迈入“世界市场”年代。随着华人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中国的日益崛起,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将用怎样的速度、以怎样的模式实现复兴?华人应该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怎样的贡献?这是摆在全球华人精英面前的重大课题。
面向崭新的时代,每个华人知识分子都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与责任。为此,活动主题定为“华人能为二十一世纪贡献什么?”,希望以此吸引全球华人精英参与中华崛起、并融入全球这一伟大历史进程,共担责任、共享智慧,用深刻思想和积极行动推动世界文明进步。
作为上海世博会五大主题馆
2010年9月7日,由复旦大学和*世界公民文化中心联合举办的“2010上海世博·世界咖啡馆”活动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内地、*地区、*特区、新加坡、美国等地有影响力的各界华人精英,围绕“华人能为二十一世纪贡献什么?”这一主题,以“世界咖啡馆”这种新颖的会议形式展开了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力求为人类文明进步和城市发展的诸多重大议题提出积极的应对方案。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张一华在发言时说:“我们相信,在面对城市规划、技术创新等人类共同生存问题时,在锻造价值人类共同使命方面,复旦大学责无旁*。这次我们希望与*世界公民文化中心携手合作,在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历史重大转折点上,让各界精英的观点在此交流、交融。凭借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所带来的对于城市发展的全面展示,我们有理由也有信心聚合力量,为人类社会的未来构建出一幅灿烂的美景。”
8日,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先生作为大陆团长发表演讲。他诚挚地指出:目前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多,所以不能用他们的价值观、文化来判断中国的发展,来揣摩中国的心理。只有让世界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我们才会不被误解。大学是最适合、也最应当承担这一使命的。
面对时代的转折所造就的机遇与挑战,无论是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是人类文明的大幅度飞跃,都需要各界知识精英的鼎力参与。以2010世博会为契机,以“世界咖啡馆”为平台,卓越的华人力量得以在此汇聚,相信他们必将以智慧和行动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世界咖啡馆是由华妮塔·布朗(BrownJuanita)和戴维·伊萨克(IsaacsDavid)所提出的一种小团体讨论方式:在轻松的氛围中,透过弹性的话语讨论和彼此之间的真诚对话,最大程度地发挥出集体智慧。该会议方式主张激发人们自身的创造力,以小型对话的方式审视人生、工作或社群等问题。
历届世博会主题一览表
主题对话:《财新》杂志执行总裁兼总经理吴传晖(左)、上海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中)、*地区前财政部负责人戴立宁(右)
本次大会采用了一个独特的交流形式——“世界咖啡馆(worldcafé)”,力图透过颇具弹性的小团体讨论来发挥优秀的集体智慧。300余位参与*的两岸各界精英代表,以五人为一桌,在两天八回合过程陆续换桌,让每位*参与者遇见来自不同背景与专业领域的精英代表,并就六项议题的沟通对话形成最大会议共识。
9月7日的大会开幕式由本次活动的承办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和*世界公民文化中心董事长吕学海先生主持。上海**杨晓渡、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出席*并致辞。
主题演绎工作冀望达成以下主要目标:一是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二是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三是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四是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理解。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