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八是什么日子
我国的文化多样性和地区的差异性导致了在我国不同地区有很多习俗都是不一样的。“正月十八游灯牌,人客无请自己来。”这句俗语流传于惠安县辋川镇侯卿陈氏,说的是侯卿陈氏独特的闹元宵习俗。知道吗,这个习俗相传是明朝皇帝御赐的,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2008年被列入惠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灯节过后,新年气氛渐渐平息,人们开始恢复劳作。俗语称:“过了正月半,大家寻事干。”“家家撕挂乐,人人寻下落。”这都是说,新年到正月十八日便告结束,此后,农在田,士在学,工商在商号,都要开始埋头苦干,重理旧业,或者另谋高就,所以叫作寻事做。
但是在在广州的三元里村,正月十五只是“小元宵”,而正月十八才是真正的“大元宵”。舞狮,唱大戏,热闹的欢庆活动一直延续至正月十九的凌晨,三元里村民才算欢庆完自己今年的元宵节。对于村里面正月十八才过“元宵”的这个习俗,三元里村的村民都表示,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他们都有信心将这个习俗保留下来。
故时,正月里新娘子忌在娘家人留宿。走娘家时,夜里务必回到婆家。俗话云:“元月不空房子”。直至二月二日(土地公华诞)后才可公开。
但有的地区以遇殡事为好意头的,盖因“棺”与“官”楷音,“材”与“财”楷音,有“好彩头”可讨,主“晋升”“发家致富”。
正月十八是冥婚吗
在我国*一带,人们对于“娘娘”的信奉是非常多的。*饶平康贝村的正月十八这天,村里三娘庙的“娘娘”出游,村里每家每户都会在家门口准备好丰盛的朝拜品,烧香跪拜放鞭炮,迎接“娘娘”的到来。出游过程中,龙腾飞舞,彩旗飘扬,锣鼓声震,鞭炮声响。村里一年中对热闹是正月十八,最忙活的也是这一天,娘轿离去,出游队伍过后,乡人就可以塌实地为吃了两餐素食的客人做荤菜了。
招财节当天要行拜拜大礼,拜拜用的鸡(全鸡)要做成白斩鸡,拜拜用的鱼,通常因为鱼都煎过,所以不是直接热了吃,就是做成糖醋或红烧,而且鱼代表年年有余,是招财节必不可少的一道特色菜肴!拜拜用的猪肉,通常是一条半月形的三层肉,切片沾酱油吃,其他菜色以颜色五彩纷呈搭配其中,以8或8的倍数起做,不可为单,寓意吉祥招财,心意真诚。
还有一种说法,是从北方流转开来的,据说招财节诞生之初,当地老百姓希望生活更加富足美满,于是举行了大型的祈福仪式,在古代需要戒斋一周,并用代表着富贵和财富的金色菊花浸泡的水沐浴。之后需要穿全家最好的服装,设立供桌摆神像。家人聚齐在夜晚对着月空祈福,祝愿新的一年到来之际能够财到、运到,全家都有好的运气和收获。
家人在居家室内东南旺位摆供桌,神像及贡品。全天斋食,在夜晚酉时到戌时之间(现在的17:00-21:00之间),内省、静心虔诚祈福并上香。
饮食:南方地区:“吃围炉”,有白菜、冬粉、豆腐、火锅料、肉片、贡丸、米血、金针菇、虾等。北方地区:做成金元宝形状的面食、鸡、鸭、鱼、肉等。
囍背后的故事正月十八
招财节历史深远,相传是郑和把招财节从*地区推广到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因为从事商业贸易和海运的人都非常迷信,所以招财节是古时从事贸易和商业的老百姓都十分重视的节日,每到岁末年初时,就要诚心祈福,期盼接下来的一年会时来运转,财运亨通。
南方地区当天的贡果包括其中山竹、榴莲可以于次日让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食用,据说有较好运保平安身体健康的作用。北方地区主要供奉苹果、香蕉、橙子、石榴等。
乔迁新居是一个令人兴奋和期待的时刻,而2024年正月十八更是一个理想的时机。这一天既有传统的吉祥之意,又是新年的开始,充满了希望和憧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乔迁新居可以带来家庭团聚和幸福满满的时刻。让我们以2024年正月十八为中心,迎接新的起点,开启崭新的生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