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三国
最长,其主要支流有梅尔基斯河、内里斯河、涅维茨斯河、杜比萨河、朱拉河以及米尼亚河等。湖泊约有3000个,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
骑士入侵波罗的海沿岸的共同斗争中联合起来。拉脱维亚资产阶级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大量拉脱维亚人从19世纪起迁住
联邦为邻。就资源力而言,爱沙尼亚有着不同于上述两国的特点。爱沙尼亚是个多岛屿之国,大小岛屿800个,占土地面积的9%。最大的两个岛屿是
拉脱维亚人作为部族是在15-16世纪由波罗的海本地的一些部落(库尔什人、泽姆加尔人、谢尔人、拉脱加尔人)形成的。这些部落在5-6世纪时向北推进并逐渐同化了操芬兰语的立维部落以及一部分南方爱沙蒂人。这些部落在反对12世纪末-13世纪初
东界*,南接立陶宛。拉境内主要是波状起伏的平原,有低地和低丘。东部地势略高,滨海多沙滩。拉河流均属波罗的海水系,主要河流有
外高加索三国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是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的三个国家。由于三国在面积上差不多,且拥有相近的文化渊源,所以通常被称为“波罗的海三国”。“波罗的海三国”的先民都是公元前4000年至2000年迁居到波罗的海沿岸的古代新石器时代居民的后裔。
维尔纽斯是立陶宛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同时也是立陶宛人的宗教中心。多数的立陶宛人信仰天主教,在维尔纽斯有一大批活跃的开放教堂,甚至还有附属的修道院和教会学校。教堂建筑的式样包括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和新古典主义风格,每一种风格的实例都能在维尔纽斯旧城中找到。
拉脱维亚在10世纪建立封建公国,12世纪末至1562年,被日耳曼十字军侵占。1583~1710年,先后被瑞典、波兰立陶宛联邦瓜分。在18世纪被沙俄吞并,而后称为苏联的加盟国之一。自苏联剧变后成立了*的*。
里加古城中有一座金光灿烂的建筑,被称为“黑头宫”。黑头宫始建于1334年,由“黑人头兄弟会”建造。是14世纪时由一群年轻单身的德国商人组成的商会,以提供在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德国籍富商聚会与住宿。
拉赫马国家公园是苏联第一个国家公园,也是欧洲最大的国家公园之一,它位于爱沙尼亚的境内。拉赫马国家公园是徒步旅行和观赏大自然的理想之地。在这里,你会发现多石多沙的海岸,风景如画的沼泽,高耸的松树和悬崖森林。河流从石灰岩悬崖上流过,露出冰河时代遗留的不规则岩石。
波罗的海*多原因
和另外两个国家相比,立陶宛属于“祖上也阔过”,但也没有很阔。历史书上首次提及立陶宛的时间线在1009年。随后1240年成立统一的立陶宛大公国。1385年后立陶宛与波兰联合,成立波兰-立陶宛联邦。波立联邦一度成为欧洲最大的国家。随后和另外两个波罗的海国家一样被沙俄吞并并成为苏联的成员国之一。随着苏联的瓦解,立陶宛成为一个*的国家。
里加是汉萨同盟的一个主要中心,它同中欧和东欧的贸易在13-15世纪达到繁荣。尽管大部分的早期建筑受到火灾和战争的破坏,它中世纪中心的城市建筑仍然反映了这种繁荣。19世纪里加成为了重要的经济中心,中世纪城镇的市郊已经建成,风格从开始的古典木制建筑转入“新艺术”风格。里加被看作是欧洲最精美的“新艺术”建筑风格的中心。
爱沙尼亚女子喜好穿着一种罗马式的衬衫,衬衫的下沿会缝制一排蕾丝,以凸显爱沙尼亚人的俏皮可爱。下身穿着宽大的百褶裙,头戴绣花帽,有的时候也会搭配披肩和首饰。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