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无烟日是几月几日
希望下一代免受烟草危害。烟草依赖是一种*疾病,烟草危害是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吸烟和二手烟问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在1987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6届吸烟与健康国际会议上建议把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WorldNoTobaccoDay),并从1988年开始执行,但从1989年开始,世界无烟日改为每年的5月31日,因为第二天是国际
世界无烟日改为每年的5月31日,是因为第二天是国际儿童节,希望下一代免受烟草危害。烟草依赖是一种*疾病,烟草危害是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吸烟和二手烟暴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WorldNo-TobaccoDay),世界卫生组织1987年11月建议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并于1988年开始执行。自1989年起,世界无烟日改为每年的5月31日。
2023年无烟日是哪一天
二手烟(Second-handsmoking,SHS)指从卷烟或其他烟草制品燃烧端散发的烟雾,且通常与吸烟者散发的烟雾混杂在一起。二手烟中含有几百种已知的有毒或者致癌物质,包括甲醛、苯、氯乙烯、砷、氨和氢氰酸等。二手烟已被美国环保署和国际癌症研究署确定为A类致癌物质。与吸烟者本人吸入的烟雾相比,二手烟的许多致癌和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更高。
有关医学研究表明,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阻塞性肺病等多种疾患的行为危30%的癌症由吸烟引起害因素,吸烟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全球杀手。
烟草燃烧所产生的烟雾是由7000多种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其中气体占95%,如一氧化碳、氢化氰、挥发性亚硝胺等,颗粒物占5%,包括半挥发物及非挥发物,如烟焦油、尼古丁等。这些化合物绝大多数对人体有害,其中至少有69种为已知的致癌物,如多环芳烃、亚硝胺等,而尼古丁是引起成瘾的物质。
多数发达国家的吸烟率呈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吸烟率居高不下,且青少年吸烟率呈上升趋势,吸烟流行形势严峻。
禁止吸烟标志牌图片
世界无烟日(英语:WorldNoTobaccoDay,或译世界无烟草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在1987年创立的,现在每年的5月31日就是世界无烟日。第一个世界无烟日是1988年4月7日。自1989年起,世界无烟日改为每年的5月31日。世界无烟日的意义是宣扬不吸烟的理念。而每年皆会有一个中心主题,表示一个在该年在关于烟草和不吸烟方面特别值得关注的话题。世界各地都会为响应而在当日举办不同类型的宣传活动。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8年报告中指出,全世界吸烟者总数约为13亿,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每年有500多万人因患吸烟相关疾病死亡。如果现在的吸烟情况得不到有效控制,到2030年,全球每年将有超过800万人死于吸烟相关疾病;到本世纪末,吸烟将累计夺去10亿人的生命,其中超过四分之三的死亡人数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吸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早死最重要的可预防因素之一。
大部分公众对“低焦油等于低危害”的错误观点缺乏认识,且受教育程度高者,如*、教师等人群有此错误认识的比例更高,反映出公众普遍对这一问题存在严重的认识误区。
烟草原产于美洲,15世纪末由哥伦布带回欧洲,随后逐渐在世界被广泛传播。明朝初期(16世纪中叶),烟草传入中国。发达国家的卷烟产量及消费量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卷烟产量及消费量增长的主要来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卷烟的产量和消费量约占全球的40%。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