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卜宪群教授主编的这部《中国历史上的*与反*》回顾了中国历史上众多朝代是如何防止*和治理*的,以为当下的反腐事业提供启示和借鉴。具体而言,本书梳理了从先秦至魏晋、从唐宋到明清的反*历史,提取了其中的思想,讲述了其中的具体措施。
左丘明《臧哀伯谏纳郜鼎》一文中有句名言,“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官员*、*横行对国家衰亡的重要影响。更重要的是,*必然会侵害普通百姓的权益,极易造成民怨沸腾、民不聊生的不堪局面。
正如本书所说,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不绝,创造出灿烂的历史文化,与历代廉政与廉政文化建设是不可分离的。在一部中华政治文化史中,廉政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本书的重要意义也在于此,在当前*现象仍旧高发的严峻形势下,这本书更是一个警示。
为了诚实地面对历史,为了有效地防止*,需要对历史有基本的了解。因此我们,尤其是施政者也就需要多读读这样的书,以便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最终目的则是建设一个更加廉洁高效的*。
我国有句充满智慧的古言曰,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是的,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所谓他者始终是自我的他者,历史研究均无可避免地渗透着学者自身的主观认知。但读史依然重要,阅读历史的过程既是对过去的镜鉴与检视,也是对当下与自我的感知和体认。
以史为鉴下一句是什么
此外,我还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通过学习和思考,我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我需要更加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学习*史主题教育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的历史、理论和实践,同时也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我将继续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实现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历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成立初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始终坚持为*服务的宗旨,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最终取得了胜利。这让我深刻领悟到,只有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成功。
主题教育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的历史、理论和实践,感受到了*的伟大和光荣,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旧唐书·魏徵传》中“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深刻我心中,虽然原文说“以史为镜,可以知
鉴往知来 砺行致远
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性。*的理论是指导我们行动的基础,实践是我们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掌握其精髓和实质,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去。
再如“万历援朝战争”,从陆地史看,明朝、日本、朝鲜三方博弈,明朝消耗国力,亡国亦与此相关。但从海洋史看,葡萄牙人、暹罗人等都曾试图卷入,目的是修改明朝为中心的“朝贡-贸易秩序”,日本挑战失败,转向锁国200多年,而保留旧秩序的代价是,在大航海时代一错再错。
其实,海洋史的材料并不少,本书介绍了朝鲜使节的《燕行录》、越南使节的《朝天录》、日本的《华夷变态》等,皆为巨制,另有碑刻、个人文集等,堪称浩瀚,许多细节让人耳目一新。以道光皇帝为例,正史较少提到他的相貌,官方绘图亦无大异,但越南史料称他“春秋四十五,而齿已尽落”,朝鲜史料也说他“齿尽脱”。可知所谓史料少,实为阅读少,而无知必有代价。
11到13世纪,宋朝海商成海上丝绸之路的主体,埃及、印度、东南亚中国船占大多数,宋朝海商亦持*海商的规则,只做“不受帝国保护的商人”,却忽略了*海商的另一面——勇于冒险,在相当长时期,少有人能两次到中国,依然前仆后继。
宋朝中叶始,沿海船民被编入海船户,此后*的宽容政策屡遭各种原因打断。“置身事外”未能保障崛起的宋朝海商,因一次次错过历史机遇,王朝与海商走向双败。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