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赏析
此先秦古书也。中间两三节,一反一复,一起一伏,略加转换几个字,而*愈出,意思愈明,无限曲折变态。谁谓文章之妙不在虚字助辞乎?
4昆山之玉,即昆仑山的美玉。随和之宝:即随侯珠及和氏璧。服:佩带。太阿:宝剑名,相传为春秋时吴国名匠干将和欧冶子合铸。纤离:良马名。翠风之旗:即用翠风鸟的羽毛装饰的旗帜。灵鼍:俗名猪婆龙,其皮制鼓,声音宏亮。犀象之器:指用和象牙制作的器物。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10。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再次,从正反两面反复论证,阐明逐客必将招致的恶果。正面论证连用三个比喻,以之阐明一个国家要富强的条件。接着用两个排比,以自然现象为例,暗示秦王应该像“王者不却众庶”那样,罗致客卿而不拒绝其归附,只有这样才能使秦国力量强大,无敌于天下。然后再从反面立论,如果排斥客卿,无异于以人才资助敌国,其错误和恶果不言而喻,颇具说服力。
2商鞅:原卫之庶公子,姓公孙,一称卫鞅。后入秦,辅佐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富强。孝公以商於之地封鞅,号曰商君。殷盛:富足兴旺。百姓乐用:*乐为国家效力。
谏逐客书艺术特色分析
《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优秀古代公文,是应用写作法定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里的“书”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臣子向帝王逐条分析事理的公文名称,与表性质类似。该文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公文的一些本质属性,正是这些公文本质属性形成了该文鲜明的特色。下面是谏逐客书原文及鉴赏,请参考!
文章一开头即以“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概括了全文主旨,开宗明义指出逐客之非。接下来紧紧围绕这一论点,从三个方面对“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的错误主张进行了驳斥。
6下陈:说法不一。一说为古代统治阶级堂下陈放礼品、站立婢妾的地方。借指帝王的姬妾。一说下陈为“后列”,即侍妾。宛珠:楚国宛地出产的珠子。傅玑之珥:镶着小珠的耳环。傅:附。阿缟之衣:指用齐国东阿产的绢帛制成的衣裳。随俗雅化:随着时俗风尚,打扮得时髦漂亮。佳冶:美好艳丽。窈窕:文静漂亮。
首先,例举秦国历代君王任用客卿使秦国国富兵强的史实,来说明任用客卿对秦国有利,暗示逐客的错误,很有说服力,也最易为秦王接受。
何氏义门,谓此文只“昔”字、“今”字对照两大段。前举先世之典,以事证;后就秦王一身,以物喻。即小见大,于人情尤易通晓。可谓道者。何义门又谓汉以后文字不能如此驰骋。实则文章逐时代而迁移。李斯富于才,此篇为切己之事,故言之精切。实则仍是策士之词锋,不能不如此炫其神通以骇人也。
谏逐客书的感悟和启示
文章用意庸,易起人厌,须出人意表,方为高手。如李斯《谏逐客书》,借人扬己,以小喻大,另是一种巧思。能打破此等关窍,下笔自惊世骇俗矣。
最后,阐明利害关系,总结全文,进一步点明“却宾客以业诸侯”的危害,从而与开头相呼应,不仅进一步突显了文章主题,且使全文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前后贯通,一气呵成,结构十分严密。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