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来历简短
冬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冬至也成为冬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自周代起,就有冬至祭祖的习俗,而这个习俗一直被延续到今天。
每年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为纪念“医圣”张仲景留下的。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饺子,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冬至的风俗
在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在南半球的时间比在北半球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冬至"又称为"至节",因为它是"阴极之至"、是"阳气始至",也是"日行南至"的节日。本周五我们就将迎来今年的冬至了。关于冬至的小知识你又知道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天文意义:冬至是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最南、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会逐渐变长,夜晚逐渐缩短,因此古人认为冬至是阳气开始回升的转折点。
喝羊肉汤:在四川、山东等地,冬至有喝羊肉汤的习俗。羊肉性热,有温补作用,可以帮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保持身体温暖。
二十四节气是怎么确定的
消寒会:在古代文人雅士中,冬至后还会举行消寒会。这是一种雅集活动,参与者围坐在火炉旁饮酒赋诗,以消寒气和增加文化气息。
吃红豆糯米饭:在江南水乡,人们有在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红豆糯米饭的习俗。这个习俗来源于一个传说:共工氏有一个作恶多端的人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红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红豆糯米饭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数九:从冬至日开始,人们会进入“数九”的习俗。每九天为一个“九”,共九九八十一天。这段时间内天气寒冷,人们通过数九来期盼春天的到来。
历史文化:在古代农耕社会,冬至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由于冬至后白天渐长,夜晚渐短,被认为是阳气开始复苏、春天即将到来的标志。因此,冬至在古人心目中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