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果子狸的词条
其体形中等,如家猫大小;四肢短,尾长,体毛浓密而柔软,体上无斑点或纵纹,尾无色环;头部、颈背黑色,眼后及眼下各具一小块白斑,下颏黑色;体背、体侧、四肢上部以及尾部的前方呈暗棕*;*毛色较淡,为灰白色,四足及尾末段呈黑色。
中国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将花面狸收录其中,《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动物卷》将花面狸的保护级别评估为近危(NT),花面狸还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三中。
花面狸在中国广泛分布于南部、东部及中部,在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日本、老挝、马来西亚等地亦有分布,主要生活在海拔200-1000米的山林中或者靠海的丘陵地带,可见于多种森林栖息地。花面狸喜独居,是夜行性动物,白天在树上的洞穴中睡觉;在农田中会攻击家鸡和水禽,主要吃植物的果实和根,也吃鸟类、啮齿类及昆虫等动物。花面狸每胎产1-5仔,妊娠期70-90天。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狸》:“南方有白面而尾似牛者,为牛尾貍,亦曰玉面貍。专上树木食百果。冬月极肥,人多糟为珍品,大能醒酒。
果子狸别名
果子狸又称花面狸、白鼻狸、白额灵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背和四肢灰棕色,头部灰黑且有白斑,体长45到64厘米,尾长30到42厘米,体重4到5千克,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山西、陕西、江苏、浙江等地也有分布,果子狸主要栖息在森林、灌木丛、岩洞、树洞或土穴中,多夜间活动,善于攀树,常在树上觅食,果子狸以野果和谷物为主食,也吃树枝叶、鸟及鸟卵、蛙、鼠、昆虫之类的食物。
果子狸体长48~50厘米,尾长37~41厘米,体重3600~5000克。体毛短粗,体色为黄灰褐色,头部毛发黑,从额头到鼻梁有明显的四带,眼下和耳朵下有白斑,背部体毛灰褐色。后头、肩、四肢末端和尾后半部为黑色,四肢短,各具五趾。脚趾端有爪
现在很多的人开始养宠物了,宠物也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大家对于宠物的印象一直都是萌萌的,看起来十分的可爱,很多的宠物因为自身的体型比较小巧,所以在它们小时候都是看起来很可爱的,所以大家喜欢叫它们小奶狗和小奶猫之类的名称。狗狗和猫咪确实在宠物当中比较的受欢迎,因为它们种类多,被人类也驯化了很多年,历史悠久。
虽然大家都在养宠物,但是一些人是不会养狗狗和猫咪的,一来,是觉得它们的毛发多,难得打理和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金钱,二来,很多的人是有毛发过敏的,这样就直接的不养它们了,还有的人认为大家都养,没新意,自己要养一些与众不同的。现在很多蜥蜴类和仓鼠类的动物十分的受欢迎,毕竟它们的体型小,也不需要怎么的占据空间,所以很好饲养。大家听说过果子狸这个动物吗?这里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和果子狸相似的动物
白妹在动物界被称为果子狸,果子狸又称花面狸、白鼻猫、白额灵猫,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灵猫科、果子狸属。体背和四肢灰棕色,头部灰黑且有白斑。尾毛分两色,尾基部棕黑、尾末端黑色。体长45—65厘米,尾长60—42厘米,体重为4、5—5千克。果子狸野外分布于中国华北以南的广大地区,以及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地。
野生的果子狸分布于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以及我国华北以南的广大地区,北起*西郊、山西大同、陕西秦岭山地、川西,一直到*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到*、*岛和云南南缘;我国
温馨提示:果子狸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行为,既是一种社会陋习,也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它们不属于餐桌。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