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寨五虎将
如果论武功排名的话,结合隋唐13杰,先后次序罗成、秦琼、单雄信(总瓢把子、程咬金)、王伯当(把王伯当放在最后,不是因为他武功最差,是因为老程打败的名将太多,而个人排的)。
程咬金还做了一件更不光彩的事。当唐朝大军抵达怛笃城的时候,"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按照常理,不战而降是要保证战俘生命安全的,但王文度却说:"比我兵回,彼还作贼,不如尽杀,取其资",苏定方坚决反对,"如此,自作贼耳,何成伐叛?"论年龄,程咬金比苏定方大三岁,但论军事才能,苏定方超出程咬金三倍!
在单雄信临行刑的时候,罗成问他,"哥哥,我再问你最后一次,降还是不降?单雄信吐了一口痰,说,"..罗少保(要知道,自从罗家灭门后,罗成就不愿意被称罗少保),今日偶感风寒,这口痰不吐不快,今天终于得偿我愿,还了你这口痰,四十六弟,你想什么我知道,从今以后,我们谁都不再欠谁。给我单通一个痛快。"
隋唐好汉在贾家楼(也称贾柳楼)结义的瓦岗寨四十六友,他们义薄云天,先于瓦岗寨聚义反隋,先以程咬金为首,后以李密为首;后众人归唐,于李世民麾下效力,李密又反唐被诛;李世民后众人合力辅助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
但王伯当偏偏是个重情义的汉子,他依然对李密忠心耿耿。李密因不满唐朝对他的待遇,想以招抚旧部的名义东山再起,王伯当知道事不可行,曾极力劝阻李密,"伯当亦止密,以为未可,密不从"。王伯当并不傻,他知道此行必死!事实如王伯当所料,两人在途中遇到唐军的伏击,最后战死。
隋唐演义五虎上将排名
李密归唐后,被封为邢国公,王伯当也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这个官职已经是相当的高了,要知道秦琼在参加玄武门之变后,才被加封为左武卫大将军,此时的王伯当寸功未立,就被封为如此高位。如果王伯当以后跟李世民混下去,将来封国公,进凌烟阁应该不在话下。
论统军能力和战绩,如此一个秦琼,在唐初这样将星云集的时代,并没有多少表现机会,所以只能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末席,以勇将、斗将而非名将,名留史册。
这就是瓦岗五虎将,两人战死,一人被斩,两人入选了凌烟阁。所谓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瓦岗兄弟最后反目成仇,这种结拜,真是有不如无。再看看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桃园兄弟,这种反差就更明显了。
雄虎将王伯当王勇(?-619),字伯当,隋末瓦岗军将领。籍贯不详,初于济阳(今河南兰考县东北)率众起义,曾推荐李密于翟让,使得李密代替翟让成为了瓦岗起义军的首领。617年(炀帝杨广大业十三年)密称魏公,被封为琅琊公,密杀翟让后与徐世绩等分领其余众,后从李密入关(指今潼关以西)降唐,未几以反唐被杀。
冷面寒*俏罗成,北平王罗艺之子,因精通*法而被称为“俏罗成”。他以“五钩神飞*”为兵器,240斤的重量让他成为战场上的不可忽视之人。罗成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特别是对长蛇阵的破解,让他的武功被誉为堪比三国赵云。
瓦岗结义千古笑柄
瓦岗军的兴起和五虎将的英勇事迹都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历史进程。他们的义举和英勇表现,不仅改变了朝野格局,也为后来的政权更迭埋下了伏笔。这段英雄史诗中的传奇故事,至今仍然在人们口中传颂,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道璀璨的风景。
这五位英勇的将领共同组成了瓦岗军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战场上以非凡的武勇和军事谋略,为义军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的理想*激励了整个义军队伍,成为历史上的佳话。
混世魔王程咬金,名门之后,曾参加瓦岗军后投奔李唐,立下了汗马功劳。程咬金以梦中所学的武功,擅长的“三招半”让他成为瓦岗军中的不可或缺之人。他的归隐山林和做道士的传说,使他成为瓦岗军中的传奇人物。
神射将军谢映登,以善用银*而著称,他的神射技艺无人能敌,被誉为神射将军。谢映登年轻聪颖,通晓十八般武艺,参加义军后以勇猛的表现受到瓦岗军的青睐。他的义举和对绿林好汉单雄信的救援成为他在军中备受重用的原因。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