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卷诗书喜欲狂
以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动,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不想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
中,由于筋力的张驰和工具运用的配合,自然而然地发出劳动的呼声。这自然要出的劳动之声具有一定的高低和间歇,在一定时间内,或者重复而变化,或者变化而有规律,这样就产生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此诗作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春,诗人滁州刺史任上,答好朋友李儋、元锡问候。朝政紊乱、民生凋敝,诗人深为感慨。全诗
此诗曾推为全唐七律的第一,赞其“空古准今”的极致,认为“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赞赏此诗的深邃意境。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此三首诗是元稹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韦丛。韦从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下嫁于元稹。当时她二十岁,诗人二十五岁。婚后生活贫困,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七年后,韦丛病死,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写了不少真情意切的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即《遣悲怀三首》。
清·纪昀:观此首末二句,实是妓席之作,不得以寓意曲解。义山“风怀”诗,注家皆以寓言君臣为说,殊多穿凿。
杜紫微(杜牧)览赵渭南卷,《早秋》诗云:“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吟咏不已,因目为“赵倚楼”。
语出《列子.黄帝》: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远飞,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此借海鸥喻无心机,指与世无争。
李白登上黄鹤楼,欲赋诗,见崔颢之作而搁笔,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而拟之。
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
760年夏,在朋友资助下,诗人于成都郊外浣花溪畔盖一间草堂,饱经战乱之后,生活暂时得以安定,妻子儿女同聚一处,享受天伦之乐,此诗作于这个期间。
唐贞元十七年(801),30岁的白居易在长安结识23岁的元稹,皆为对方文采精华而折服,结为一生挚友。二人同科及第,同为校书郎,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政治上都反对宦官专权,怀安邦定国之宏伟抱负,同赠从二品尚书右仆射,为唐朝官职最高的诗人。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诗人由夔州(治所今*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所今安徽和县)刺史,沿江东下,经过西塞山,
此诗作于作者晚年,李商隐天资聪颖,但深陷“牛李*争”,屡遭排斥,一生落魄。诗中追忆自己的青春年华,悲不自止。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八月,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兵南侵,边民四散逃亡。杜牧时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非常担扰,遂作此诗。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