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临安邸古诗的诗意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题临安邸》是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所作,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政治讽刺诗,这首诗揭露了南宋王朝的达官贵人置失去的大片国土于不顾,整天沉溺于骄奢淫逸的生活的社会现象。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忧愤深沉的爱国之情,对国家现状的无比忧虑和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
2南宋王朝的当权贵族们在小小的临安城中住了一年又一年,年年月月西湖上游船不断、歌舞不绝;沦陷区的老百姓在侵略者的铁骑之下苦苦挣扎了一年又一年,分分秒秒几乎将眼泪流干。他们还挣扎着,是因为他们的心底还有一丝期盼,期盼有朝一日能望见南宋军队的旗帜在南边远远的地平线上出现。
同学们,看过射雕英雄传吗?文中有有两个人物,一个是郭靖,一个叫杨康,你们知道为什么一个叫靖,一个叫康吗?
题临安邸的注释和译文
我们再来看看杭州,这些权贵们逃到杭州后,没有想到如何懒得失地,而是在建宫殿,大修街道,因此诗人在诗的第一句就说:“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周围的青山楼阁重重叠叠,风光极其美丽。)
师:请大家再度读诗句,读后根据诗意用“|”为诗句划分层次。(找一位同学在白板上划分)我们根据划分的层次来读一读。
教学《题临安邸》时,笔者紧密围绕“醉”,以“南宋王朝的统治者们到底在干什么?”为线索,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南宋王朝统治者们“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自上而下、醉生梦死的*生活场景;通过交流感受南宋朝廷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无能、昏庸*;品读通过感受诗歌蕴涵的油然而生的悲愤之情和诗人一颗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
《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背诵优秀160篇,而课本里的古诗也就那么几十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古诗文的时候进行适度的拓展。
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曾经学过的诗。2、谁能告诉我,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陆游在临终的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收复中原失地)3、有谁知道,中原失地是被谁占领了吗?(金国)师述:是啊,北宋时期的半壁江山已被金兵占领,包括宋朝的都城汴州,在陆游临死的时候,中原已被金兵占领了整整83年,而且北宋的两个皇帝徽宗、钦宗也被金兵抓起走了。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北宋和南宁的对照图。
题临安邸诗意简短20个字
想到这里,我们担忧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里,我们愤怒不愤怒?我们和诗人再和诗人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问一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大家看——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景象啊!在东阳横店影视城依照这幅《清明上河图》进行了重建,我们学校在去年五一组织教师曾经去旅游,真是美丽如画。如果你有机会去,一定会被那美景所折服。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金兵攻破城门是,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的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百姓遭殃,美丽的河山就断送在这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家伙手中。
情感是诗歌的灵魂。古诗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字词的字面理解上,还应让学生充分感悟到古诗中蕴涵的深刻情感,想象到古诗的丰富画面。但是,由于古诗的内容高度凝炼,情感含蓄深邃,加上年代久远和语言表达上的不同,学生接触古诗文不多,让学生和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这的确不是一件易事。怎样进行突破?教学《题临安邸》一诗,我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当学生充分感悟诗歌中蕴涵的丰富情感,触摸到诗歌的灵魂时,笔者用声情并茂的语言,配以背景音乐渲染,给学生营造一个如身临其境的氛围,让学生带着感情反复诵读古诗:
语文课堂中,预设与生成应该实现程度的统一。预设不充分的课堂不可能是高效率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不可能是人性化的课堂。充分的预设能为生成提供宽广的平台与深厚的知识背景,即时的生成能为预设增添灵动的色彩和跳跃的节奏。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