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思想
更可悲的是到二十一世纪,还有人将此种言论,以及封建专制主义时期被法家奴化的假儒,视为儒家之言,甚是可叹,可怜。
在继承了荀子儒法之学中的‘权’与‘势’,以及前人的经验,最终形成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家思想。
‘术’的方式便是《韩非子·二柄》中说的‘二柄’,又称‘杀生之柄’或‘刑名之术’,其作用便是利用‘名’‘刑’‘赏’‘罚’‘德’让臣‘惧乎下’,从而‘大臣不得擅断,近习不敢卖重’。
而*策也被封建专制主义所贯彻,造成秦王政的‘焚书坑儒’,更是在封建末期的清康、雍、乾年间达到顶点,大兴文字狱将中华思想彻底奴化,致使中华民族陷入至暗时代,沦为他国鱼肉。
师承荀子的韩非,将儒家与法家思想彻底融合,《韩非子·忠孝篇》:‘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韩非子思想主张八个字
在韩非的法家思想中,以‘法治’为核心,将‘法’比喻为‘檃栝’,把治理的国家比作为弯曲的木料,只有通过法(檃栝)这个工具才能将其变直。主张‘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称臣、子、妻为君、父、夫的从属关系为政治稳定的基础,成为封建专制集权主义的‘三纲’。又直言:‘事在四方,要在*,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将大权全部集中在国君一人手中,《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能独断者,故可以王天下。’
而‘法’与‘术’的先决条件是‘势’,《韩非子·八经》:‘势者,胜众之资也。’又说《韩非子·人主》:‘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曾上书韩王,变法图强,被拒,愤而写《孤愤》《五蠹》《说林》《说难》《内外储说》等,被秦王政观之赞曰:“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促使秦国实行韩非法家思想。
韩非批判性的学习各路法家前人的著述,如说商鞅虽重‘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但是国君无‘术’,造成臣下不轨。
韩非子的核心主张是
为了阻止国人知他家思想,尤其是被法家变异的儒家思想,法家实行*策,《韩非子·喻老》:‘智者不以言谈教,慧者不以藏书箧。’
孟子曾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在《韩非子》中,韩非子提出了“世之信道不笃”的观点。他认为,人们之所以会做某件事,主要是因为这件事对他们有利可图。这并非表示人们是自私的或冷酷的,而是因为这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