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时间
提出“民可用,团应抚,匪必剿”,对义和拳采用抚的办法,将其招安纳入民团。于是义和拳成了“义和团”,而口号亦由“
上奏朝廷,认为义和拳本属乡团,建议“改拳勇为民团”。并明确说义和拳就是“义和团”,在清朝官员中首次提出了“义和团”的概念。同年10月,
它的功绩,概括起来说是: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保存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悠久文化,阻止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可能爆发,促进了中国广大*群众的觉醒并成为“五十年后中国*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这些功绩,主要是在中国方面;不过其中有些也涉及到了世界方面,具有了世界历史意义。
义和团运动的*虽说为期不过三个月,并且最终还在清*的叛卖下,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陷于失败,但是,它的丰功伟绩却是昭昭在人耳目的。
义和团和太平天国区别
义和团运动(1899年秋—1900年9月7日)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动。
义和团运动从1899年秋发起到1901年9月7日结束。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矛盾激化。直接原因是外国传教士在山东活动猖獗,导致与民众对立严重。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但它对清*认识不清,盲目排外也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领导阶级、运动主体、斗争方式相同: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农*动。
(1)背景不同: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背景下;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
太平天国的主要经过
自发性:从1898年秋山东*反洋教斗争开始,到1900年6月负担起抗击八国联军的任务而进入*,义和团始终没有制度具体的斗争纲领,也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力量。
廊坊大捷是发生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同年6月11日至18日*廊坊附近的清军及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一场局部胜利。英国海军提督西摩尔率领的2000多名从天津向*进攻的八国联军,由于在廊坊遭义和团阻击,从廊坊败回。中途又遭义和团和清军董福祥部袭击,联军1000多人被包围,激战两个多小时,联军死7人,伤57人。到26日,才在援军配合下,狼狈逃回天津,共伤亡300多人。
“扶清灭洋”这个口号,是具有爱国性质的,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了最主要矛盾,打击对象是外国侵略者,因而得到了一部分清朝官员的支持,势力迅速发展遍及京津地区。但是,这个口号有很大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让人放松对清*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反帝斗争,却带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义和团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他们一般是以八卦名目来自立团号。义和团的信仰也很不一致,各团坛无固定的信仰,只有“神灵附体”“刀*不入”的迷信思想基本一致。他们信仰的神灵五花八门,大都是《封神榜》、《三国演义》、《西游记》、《三侠五义》等小说或戏曲的中的人物,在“上法附体”时,想起谁就说谁“附体”,如孙悟空、猪八戒、赵云、关羽、黄天霸、窦尔敦等人物都成了附体的神灵。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