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氢氧化铜
斐林试剂是二价铜离子的酒石酸钾钠配合物,可以被脂肪醛或还原性糖还原为氧化亚铜。斐林试剂为深蓝色溶液,在与脂肪醛或还原性糖共热时,蓝色消失,析出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在氧化亚铜析出过程中,反应液的颜色可能经过由蓝色→绿色→*→红色沉淀的逐渐变化,反应较快时,直接观察到红色沉淀。
它与可溶性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因此,斐林试剂常用于鉴定可溶性的还原性糖的存在与否。
1849年,德国化学家斐林(HermannvonFehling,1812年-1885年)发明了斐林试剂。它是由****的含量为0.1g/mL的溶液和*铜的含量为0.05g/mL的溶液,还有含量为0.2g/mL酒石酸钾钠配制而成的,其本质是铜离子和酒石酸形成的配合物——酒石酸合铜(高中认为是新制的氢氧化铜)。
就是斐林试剂。是一种可以鉴别还原性物质的试剂,一般由****与*铜溶液配成,由德国化学家赫尔曼·冯·斐林在1849年发明的。斐林试剂常用于鉴定可溶性的还原性糖的存在,可与还原性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我们需要一批优质的植物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ELISA试剂盒产品,可以留下您的联系方式,谢谢!
新制氢氧化铜鉴别什么官能团
我们需要一批优质的植物谷氨酰胺合成酶2(GS2)ELISA试剂盒产品,可以留下您的联系方式,谢谢!
新制氢氧化铜,生物上称为菲林试剂,用来检测醛基,醛基和新制氢氧化铜水浴加热(50°C~60°C),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葡萄糖和氢氧化铜水浴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乙醇与氢氧化铜不反应,无现象。乙酸与氢氧化铜反应,蓝色沉淀消失(酸碱中和反应)
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低成本的从水中制取氢的方法。他们对催化转化器进行改造,使水分解时仅需很少的成本。他们用一种从钼中获取的化学产品做催化剂,而不使用电能。他们说,如果用氢作原料,从半升水中制得的氢足以使一辆小汽车行驶633公里。
氢化酶。这种酶是从曾在海底火山口附近发现的一种微生物中提取的。氢化酶的作用是使NADP携载的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而NADP还原为它原来的状态继续再次被利用。除美国发现这种酶外,*的科学家也在湖沼里发现了这种微生物。他们把这种微生物放在适合于它生存的特殊器皿里,然后将微生物产出的氢气收集在氢气瓶里。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科学家在300 °C下,使陶瓷跟水反应制得了氢。他们在氩和氮的气流中,将炭的镍铁氧体(CNF)加热到300 °C,然后用*针头向CNF上注水,使水跟热的CNF接触,就制得氢。由于在水分解后CNF又回到了非活性状态,因而铁氧体能反复使用。在每一次反应中,平均每克CNF能产生2立方厘米~3立方厘米的氢气。
新制氢氧化铜的应用
许多原始的低等生物在其新陈*的过程中也可放出氢气。例如,许多*可在一定条件下放出氢气。日本已发现一种名为“红极毛杆菌”的*,就是制氢的能手。在玻璃器皿里,以淀粉作原料,掺入一些其他营养素制成培养液,就可以培养出这种*。每消耗5毫米淀粉营养液,就可以产生出25毫升的氢气。
近年来,各国科学家研究出一些制取氢的新方法,我国科学家也试验出一些制取氢的新方法,现在把这些新方法的一部分介绍如下:
葡萄糖脱氧酶。美国橡树岑国家实验室从热原体乳酸菌中提取葡萄糖脱氧酶。热原体乳酸菌首先是在美国矿井中的低温干馏煤渣中发现的。葡萄糖脱氧酶在磷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的帮助下,能从葡萄糖中提取氢。在制取氢的过程中,NADP从葡萄糖中剥取一个氢原子,使剩余物质变成氢原子溶液。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