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其善者而从之
加字丫(jiaziya.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读增广贤文,学古人智慧(一百六十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择他人优秀的地方去学习效仿,置于他人的缺点就要在自己身上改正避免。
好的老师必须好学与善学。孔子所谓“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便是好学之境;“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则是善学之境。善学不是指对既有知识的学习,而是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发现可以“师法”的人和事。
孟子也以教育*为乐事,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将教育英才之乐置于“王天下”之上,其实就是把“道”置于“势”之上。但孟子又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一“乐”一“患”,看似矛盾,实则统一。“乐为人师”是立己达人的境界,“好为人师”是自以为是的虚荣。
择善而从,不善而改的意思
第四,推长违短,虑以下人。孔子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人格平等的教育,故非常重视情感的传递,既尊重学生的隐私,也呵护学生的自尊,甚至连学生的缺点都能予以关照。《孔子家语·致思》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因为“无常师”,故能“教学相长”。《礼记·学记》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段话阐发“学”与“教”相辅相成之关系极为明晰。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意思是,“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即使我不屑于对一个人教诲,这本身也是一种教诲。”说到“不屑之教”,《论语·阳货》所载的一个故事堪为好例:
孔子将出而雨,门人曰:“商有盖,请假焉。”子曰:“商为人短于财,吾闻与人交者,推长而违短,故久;吾非不知商有盖,恐不借而彰其过也。”
择其善者中的善者是指
这句耳熟能详的经典格言其实大有深意。它是对“师”之内涵的“下沉式释放”,言下之意,虽然“人师”难求,但师者却无处不在,每个人皆有长处可供“师法”。发现别人的长处,同时也意味着认识自己的短处,这样的人反而更容易进步。
人或问孔子曰:“颜回何如人也?”曰:“仁人也,丘弗如也。”“子贡何如人也?”曰:“辩人也,丘弗如也。”“子路何如人也?”曰:“勇人也,丘弗如也。”宾曰:“三人皆贤夫子,而为夫子役,何也?”孔子曰:“丘能仁且忍,辩且讷,勇且却。以三子之能,易丘一道,丘弗为也。”孔子知所施之也。
古语云:“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后汉纪·灵帝纪上》)将师者分为“经师”和“人师”两种境界。究竟该如何区分“经师”和“人师”呢?我们可从《论语》中找到*: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孟子·尽心上》)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