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楚国
形成有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质的楚族。楚族就是以楚地而得名。到距今4000年左右的
的“苗人酋长”。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一些学者联系江汉流域的地下发掘成就,认为此有一土生土长的原始文化,即“先楚文化”,其创造者是楚之先民,因此楚族本来就源自荆楚地区。俞伟超根据徐旭生先楚与三苗同属南方“苗蛮集团”的论断,联系考古文化成就,明确提出“楚人与
以后楚国逐步融合楚蛮。早期楚国与楚蛮在文化上很难区分,早期楚文化是江汉土著民族与周代南土诸国共同创造的,楚蛮当是其中的主体部分。
但是,楚族的族源来自何方,或者原本就是楚地土生土长的民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楚之先世居淮水下游,与奄人徐人等同属东国。熊盈当即
907年(后梁*元年),后梁太祖朱温封马殷为楚王,是为马楚武穆王,国号楚,史称马楚,建都潭州(今长沙)。
十国南楚有几个皇上
唐末大乱,割据蔡州的秦宗权,麾下部将孙儒略地淮南,在被枭雄杨行密干掉,孙儒手下龙骧指挥使刘建锋带着马殷流窜到湖南。
马楚的南面是南汉,两广地区与湖南江西,地理上以南岭(五岭)为界,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岭当中,马楚越过了西边三岭,广西这一带的桂州、柳州都在马楚版图上。马楚的西南疆域,推到了西江(珠江)。马楚顺西江东进,可攻击南汉的都城番禺(今广州)。南汉在北部承受来自马楚的巨大压力,为了稳住木匠出身的楚王马殷,刘岩还娶了马殷的女儿,在马楚没有内乱之前,南汉基本没有还手之力。
马殷的次子马希声为了继承王位,竟私自与后唐达成不称王的协议,后唐令其为武安、静江节度使,兼中书令。两年后三十四岁的武安节度使马希声去世,马殷第四子马希范继位,仍为武安、静江节度使,兼中书令。
马楚鼎盛时的地盘不仅有湖南,还包括广西北部、贵州东部,面积约为两个湖南,在五代十国中算比较大的。马楚包括今湖南长沙、张家界、常德、岳阳、益阳、娄底、湘潭、株洲、怀化、邵阳、衡阳、永州、郴州、湘西,广西桂林、柳州、梧州、贺州、河池、来宾,贵州铜仁、黔东南等地,都是土地肥沃、粮食产量较高的地方。
湖南三面环山,西部是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南部是南岭的八十里大南山、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等,东部是罗霄山脉的幕阜山、连云山、九岭山、武功山、万洋山、八面山等,北部是洞庭湖平原。准确地说,湖南北部也只有一半地方面向江汉平原,看起来像一个水壶,岳阳就位于水壶的开口处。
五代十国有多荒唐
马楚的北边是荆南,这是五代十国面积最小的国家,建都江陵(今湖北荆州),只有3个州,17个县。荆南左右逢源,长袖善舞,自保尚且吃力,绝不可能侵吞周边国家的土地。
马楚的西北是前蜀(或后蜀),号称天府之国,两国中间隔着武陵山脉,历史上巴蜀的势力从未越过武陵山脉威胁湖南。战国时秦国名将司马错尝试过一次,从巴地袭击楚国黔中郡(湘西),结果损兵折将,晚节不保。
马楚从907年至951年,立国四十四年,建都长沙四十四年。南唐灭马楚后,武平军节度使刘言起兵赶走南唐军,向后周称臣。随后十二年有四个武平军节度使,算是马楚的尾巴,但不属五代十国之列。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