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此情难寄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
红线格的绢纸上写满密密小字,道尽我平生相慕相爱之意。鸿雁高飞在云端,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让我这满腹惆怅的情意难以传寄。斜阳里我独自一人倚着西楼,眺望远方。远方的群山恰好正对窗上帘钩。从前的那个人不知道如今在哪里?唯有碧波绿水依旧向东方流去。
清平乐:宋词常用词牌。此调正体双调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红笺(jiān):印有红线格的绢纸。多指情书。平生意:平生相慕相爱之意。鸿雁在云鱼在水:在古代传说中,鸿雁和鲤鱼都能传递书信。惆怅:失意,伤感。人面不知何处:化用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一句看似是词人不带任何情感的表达,似乎与整个词意的关联不是很大,但是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了词人的情感,让词作避免了一味对景物的描摹,也避免了词作的冗沉感,具有调和气氛,缓冲节奏的作用。
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
晏殊一生,没有太大的波折,其间虽然也有过几次贬谪,但都不是那种“伤筋动骨”的大挫折。晏殊历任朝中要员,就算到地方上去做官,也是靠近都城的大郡,没有远离过京师。
进入仕途的晏殊,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他的举手投足间都显示出智慧和眼界,这也是他在仕途上成功的关键。
弹劾晏殊的这段话大意是说,晏殊乃朝廷重臣、百官的榜样,这样暴躁是有失体统的事情。前朝(宋太宗时)有个叫陈恕的大臣,在办公场所用棍子打下人,当场革职,所以对晏殊也要治罪,以免大家议论,心中不平。
欢愉的宴会现场让人心情舒畅,词人沉醉于宴饮上的歌舞和吟唱,这样的宴会现场和娱乐氛围激发了词人的情思,极致的视听体验和享受激发了词人的情思,他现场填词一阕,为宴会助兴。
倚栏愁空怅,恨三千丈,何处话凄凉
晏殊的词中,描摹女子情态的并不很多,他虽然也有“人别后,月圆时,信迟迟。心心念念,说尽无凭,只是相思”,这样读来让人感到情思婉转的句子,但都写得十分纯净。
在这样的一个秋意融融、秋风飒爽的日子里,词人有美酒相伴,眼前的风景与杯中的美酒,恰好构成了一幅人与景合二为一的唯美画面,这也是词人闲适自如的生活写照。
词人由燕子双飞引出“银屏昨夜微寒”,进一步加深了词人独居时的寂寥,于是他又回忆起昨晚醉酒的情形来,他细想之后才知道,原来昨夜酒醉后是一个人在独宿,这时,一种寂寥的心绪涌上心头,词人的闲愁也就溢于言表了。
原来晏殊被免去宰相是出于维护朝廷的礼仪的需要,晏殊要是在自己家里,就算把仆人惩戒没有什么事,或者不是晏殊自己动手,让别人惩戒也没事。晏殊就因为这件事,被罢去了宰相,去了应天府(现在的河南商丘)上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