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事体莫须有
【成语故事】南宋时期,岳飞率领岳家军英勇抗击金军的侵略,所向披靡。金军闻风丧胆,指使投诚的秦桧回南宋朝廷,离间岳飞君臣的关系。岳飞父子等被秦桧诬陷治罪,韩世忠心中不平,责问秦桧。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因为岳飞做了很仗义的事,收复被金国侵占的领土,安抚被金国蹂躏的百姓,而且他的军队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是老百姓心中的大英雄,害死大英雄的人,老百姓自然恨之入骨。
不过,对于他的忠心,朝廷上下都看得明明白白,等到赵构的义子宋孝宗赵昚即位,立刻给他恢复了名誉,还给立庙。老百姓这才有地方,去拜祭心目中的大英雄。
岳飞的想法应该很简单,只要迎回徽钦二帝收复故土,他就是大英雄、大功臣,可以升官,但是他却没有考虑到赵构的感受。
如果他在接到第一道金牌的时候,及时回信说自己生病了,正在按皇帝的意思收兵回朝,也不至于使赵构对他有抗命不遵的想法。
总是想一些莫须有的事
其实他根本没有想到,造成他千古奇冤的真正原因,就在他“精忠报国”的那四个字上,是他太会打仗了,他眼里只有国,而没有君。
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只是一种说法而已。身为将领,就是为皇家服务的,你可以不听皇帝的话,但是前提是必须维护皇帝的面子。
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打得金兀术连夜从床上爬起身,脸都没来得及洗,准备从开封开溜。
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南宋与金国和谈成功,宣布大赦天下,岳飞接到赦书之后,让幕僚起草了一份《谢讲和赦表》,表明自己不趋附和议,誓要“唾手燕云,复仇报国”。然而他对朝廷加封的开府仪同三司官衔,三次接到诏书,都表示不接受,甚至还上书要请辞,最后赵构亲自写信给他,他才不得已点头答应。
岳飞这么不给皇帝的面子,一般人早就发飙了,但赵构看在他确实是一个难得人才,看在他维护江山社稷的份上,对他采取了容忍。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先稳住金人,再平息内乱,则国家安定。赔偿纳贡的那些钱,相对南宋江山而言,孰轻孰重,赵构还是明白的。他没有想到的是,岳飞居然那么能打,短短时间收复了大半个中原。再让岳飞这么打下去,把他哥哥钦宗给迎回来,他这个皇帝还当不当了?
也就是说,赵构的思想只是防卫,并不想开疆拓土收复失地。而岳飞却率领他的军队一直北伐,而且接连打胜仗,你打胜仗也就罢了,还口口声声要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帝。一旦让你岳飞把那两个老祖宗领回来,他赵构还要不要当皇帝了?
按道理,朝廷应该嘉奖岳飞,再命令其他几路大军跟上去,则完全有可能把金国给灭了,可是有人不答应,是谁呢?
就是那个一直主张和谈的家伙。他是不是金国派来的*细,我们暂且不论,但是这个老家伙处处帮着金国,确实可恶。当然,要是大功都让岳飞抢了去,他那个宰相还当不当了?
添加新评论